[发明专利]打印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37307.5 | 申请日: | 2011-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9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内藤昭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1J2/32 | 分类号: | B41J2/3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严志军;杨楷 |
| 地址: | 日本千叶***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纸辊和记录头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合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作为一直以来已知的打印机,已知一种在箱体内部具有记录头和与其抵接的压纸辊,记录头对由压纸辊送出的记录纸进行记录的打印机。在这种打印机中,在记录纸的安置时和堵塞处理时,或者,记录头和压纸辊等的维修时和更换时等等,在箱体内部成为记录头和压纸辊依然抵接的状态,因而操作性差。
针对该点,期望为能够使记录头和压纸辊相互离开,使它们分别露出于箱体外部的结构。尤其是,由于记录头具有多个记录元件(发热元件等),因而优选以不损伤输入用于选择性地驱动各记录元件的记录信号的电气连接的可靠性的方式固定于箱体侧。即,期望为依然将记录头固定于箱体侧,使压纸辊从记录头离开并引出至外部的结构。
作为响应这些需求的打印机,提供了一些打印机,这些打印机的结构为压纸辊装卸自如,在装配时,在相对于记录头以规定的压力抵接的状态下,保持该压纸辊。
作为1个示例,已知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具有限制部件和固定框架,利用它们能够容易地装卸压纸辊,而且在装配时能够一边防止压纸辊无意地脱落,一边以高可靠性进行压纸辊的保持(参照专利文献1)。
限制部件具有压纸辊的轴部所嵌入的联接部,经由该联接部以不能够脱离的方式组合于压纸辊。但是,限制部件与压纸辊同轴,相对于该压纸辊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组合。此外,相对旋转以外的动作,是与压纸辊一体地移动。另外,在该限制部件设置有突起状的卡合部。
另一方面,固定框架固定于箱体的基体,具有第1凹部和第2凹部。第1凹部是用于在压纸辊的轴部插入时,使压纸辊与记录头抵接而位于可记录状态的凹部。第2凹部是用于在压纸辊的轴部插入第1凹部内的状态下,当固定框架的突起部插入时,保持该突起部的凹部。
在这样地构成的打印机中,在装配压纸辊的情况下,在将压纸辊的轴部插入第1凹部内并进行保持之后,使限制部件相对于压纸辊相对旋转,将突起部插入第2凹部内并进行保持。由此,在压纸辊与记录头抵接的可记录状态下,能够可靠地保持该压纸辊。
尤其是,利用第1凹部和第2凹部的位置关系和形状等,即使施加外力,也能够防止压纸辊从第1凹部脱离,或压纸辊和突起部从第1凹部和第2凹部同时脱离。因此,成为压纸辊难以无意地脱落的设计。所以,能够以高可靠性保持压纸辊。
另一方面,在卸下压纸辊的情况下,使限制部件相对于压纸辊相对旋转(沿与方才相反的方向旋转),使突起部从第2凹部内脱离,然后,使压纸辊的轴部从第1凹部内脱离。由此,能够卸下压纸辊。
这样,仅通过使限制部件旋转并将突起部插入第2凹部内或从第2凹部内脱离的简单的操作,就能够装卸压纸辊,因而装卸操作性优异。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768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不过,与各种电子设备等同样,对于打印机也要求今后的进一步小型化。因此,要求尽可能地简化打印机的结构,或将各构成部件设计为小型。尤其是,对记录纸进行送纸的压纸辊,在打印机的构成部件中尺寸大,占据打印机的比例大,因而使该压纸辊尽可能地细径化容易与打印机的小型化相联系。
关于该点,在上述现有的打印机中,在结构上难以使压纸辊的直径变小,还有改良的余地。即,在压纸辊的轴部,限制部件的联接部同轴地嵌入。所以,在使压纸辊的直径变小的情况下,与此相伴的是,必须使联接部的外径变小。然而,为了使联接部相对于轴部不晃动等地可靠地嵌入,在构造上必须确保某种程度的外径。所以,使压纸辊的直径进一步细径化是实际上困难的现状。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能够容易地进行压纸辊的装卸操作,而且,在装配时能够以高可靠性进行压纸辊的保持,并且,实现压纸辊的细径化,容易使整体小型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精工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73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