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缝带的成型模具及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37068.3 | 申请日: | 2011-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1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古泽克巳;仓地育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7/20 | 分类号: | B29C47/20;B29L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缝 成型 模具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将热塑性树脂挤压成型来制造环状无缝带的成型模具及方法。本发明特别是涉及用于制造具有适用于电子照相式的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带等性能的无缝带的成型模具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子照相式的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使感光体均一地带电并将其上的图像曝光而形成图像潜像。然后通过调色剂使所形成的图像潜像显影而形成图像的调色剂像,将该调色剂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进而转印至记录介质,通过定影装置对转印后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定影处理,从而形成图像。
由于中间转印带在图像形成处理过程中暂时保持调色剂像,因此对图像质量有很大影响,不仅对中间转印带的带电性能的要求高,而且对其表面平滑性、带厚的均一性等质量的要求也极高
作为中间转印带,提出了使用例如在非晶体热塑性的聚碳酸酯树脂或晶体导电热塑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中、混合了导电性填充剂即碳黑的材料(专利文献1)。
中间转印带通常是通过无缝带制造装置而被制造的。作为无缝带制造装置,使用在内侧芯棒与外侧芯棒之间形成相当于无缝带的厚度的间隙的成型模具的装置已被实用化。
图6以及图7是表示具有被称为衣架槽(コ-トハンガ-溝)的树脂流路的成型模具的图。图6是省略了外侧芯棒202的一部分而主要显示内侧芯棒201的立体示意图。图7(A)是表示图6的成型模具210的剖视示意图,图7(B)是表示图7(A)的内侧芯棒201的上部圆筒部201a的展开图。在图7(B)中,R表示树脂注入口203的位置方向,S表示以内侧芯棒201的轴为中心时从树脂注入口203偏移约180°的位置方向。树脂注入口203连结于树脂注入管204。
内侧芯棒201由上部圆筒部201a、形成圆筒状树脂膜的模口成型面(ダイランド)部201c、将上部圆筒部201a与模口成型面部201c连结的圆锥部201b构成。并且,外侧芯棒202由上部圆筒部202a、形成圆筒状树脂膜的模口成型面部202c、圆锥部202b构成。外侧芯棒202的上部圆筒部202a、模口成型面部202c、圆锥部202b分别配置于与内侧芯棒201的上部圆筒部201a、模口成型面部201c、圆锥部201b对应的位置。
内侧芯棒201的外径比外侧芯棒202的内径小,特别是,内侧芯棒201的模口成型面部201c与外侧芯棒202的模口成型面部202c之间形成有比要制造的带的厚度大的间隙,该间隙例如为0.6~1.0mm左右。
在内侧芯棒201的上部圆筒部201a上,其表面形成有被称为衣架槽的环状的树脂流路211。如果将熔融树脂从树脂注入口203挤压至上述树脂流路211,则熔融树脂从树脂流路211扩散至内侧芯棒201与外侧芯棒202之间的间隙,流入作为膜形成部的所述模口成型面部201c与202c之间的间隙,作为处于熔融状态的圆筒状的树脂从模具中被排出,从成型模具的下侧连续地被挤出。
从成型模具中被连续地挤出的熔融状态的圆筒状的树脂通过定型部(サイジング部)(模具)而被冷却并被牵引,从而形成了规定厚度的圆筒状的膜。所形成的圆筒状的膜被切成规定尺寸的圆环,从而形成了没有接缝的带,即,无缝带。
在上述具有衣架槽211的成型模具210中,在与树脂注入口203的一个方向R的大致相反侧的位置方向S处,从右侧沿树脂流路211流动并扩散至间隙进而流下的树脂与从左侧沿树脂流路211流动并扩散至间隙进而流下的树脂合流。将该部分称为树脂合流部,在所形成的圆筒状的膜中,在树脂合流部处形成有被称为熔合痕的线。
该熔合痕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而形成的,即,虽然从右侧流入成型模具的树脂与从左侧流入的树脂在合流部合流,但未能充分混合。其结果是,熔合痕部分的膜的厚度均一性、表面平滑性差,以致添加剂特别是导电性填充剂的分散均一性差,不能充分满足作为中间转印带所要求的质量。例如,通过上述衣架型模具而制造的膜含有的熔合痕部,特别是,该熔合痕部的厚度比圆周上的其他部位厚5%甚至8%,在以至少含有聚苯硫醚与尼龙的树脂组成物作为原料使用的情况下,形成厚度均一的膜尤其困难。如果使用由这样的膜构成的中间转印带进行图像形成,则因中间转印带上的突起或局部电阻、膜厚均一性的问题而导致转印至记录纸后出现图像杂质、转印效率低等现象。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28450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抑制在树脂合流部产生熔合痕的无缝带的成型模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70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