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肉类产品的保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31824.1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3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谢晶;刘骁;王金锋;侯伟峰;唐义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4/20 | 分类号: | A23B4/20;A23B4/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0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肉类 产品 保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畜产品储藏保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肉类产品的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猪肉作为我国居民主要肉食来源,占肉类消费品的60%以上,由于其营养丰富,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而且在其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都易受到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从而导致腐败变质、货架期缩短;因此,猪肉产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猪肉主要有热鲜肉、冷冻肉、冷却肉三种。热鲜肉是指凌晨屠宰、清晨上市,肉温一般在室温到40℃(微生物繁殖适宜温度),存在肉品安全隐患。冷冻肉虽然卫生安全、保存时间长,但是在解冻过程中,造成营养流失、风味下降。而冷却肉在风味、营养和口感等方面比冻肉、热鲜肉都来得好,也符合卫生、安全的原则,因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目前冷却肉保鲜技术主要有:添加保鲜剂、冷冻低温保藏、高压处理、辐照和包调等。其中添加保鲜剂具有效果好、操作简便、成本低等特点,所以在实际生产中比较常用。保鲜剂可以分为化学保鲜剂和生物保鲜剂。然而研究表明,当使用剂量超出一定范围,化学保鲜剂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如苯甲酸盐过量食用会引起食物中毒,亚硝酸和亚硝酸盐会生成致癌的亚硝酸铵。而生物保鲜剂却克服了这一缺点,它具有无毒、安全、使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生物保鲜剂的开发和利用成为食品工业的热点。
常规冷藏条件下,猪肉的货架期通常为5天。前人对猪肉冷冻冷藏条件下延长猪肉的货架期做过如下研究:
吉伟之等在《食品工业科技》发表文章“壳聚糖对猪肉保鲜效果的研究”(2000,(3):13~15),用2%的壳聚糖醋酸溶液(醋酸浓度2%)对新鲜猪肉进行涂膜处理,能够有效抑制猪肉中细菌的生长以及挥发性盐基氮的生成,使猪肉在20℃、4℃贮藏条件下一级鲜度货架期分别延长2天、6天。
岳喜庆等在《食品科技》发表文章“复合防腐剂在冷却肉贮藏保鲜中的应用”(2008,(3):240~242.),得出的结果为,用聚赖氨酸0.01%、壳聚糖0.80%、双乙酸钠0.30%、EDTA 0.01%的保鲜剂组合处理猪肉,在0~4℃条件下可贮藏保鲜16天。
经查阅文献,未见单独采用ε-聚赖氨酸延长冷藏猪肉的货架期的研究,因此本发明弥补了其在冷藏猪肉保鲜领域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技术问题是改进冷却猪肉的加工工艺,提供一种高效的生物保鲜剂,以及保鲜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一种肉类产品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新鲜猪肉在-25~-15℃下速冻0.5~1.5小时,然后在-2~6℃冷却6~10小时,最后切割成100~500克块状;
(2)将分块猪肉放入生物保鲜剂中,该生物保鲜剂由ε-聚赖氨酸和水组成,其中ε-聚赖氨酸在生物保鲜剂中占的质量分数为:0.05~0.30%;
(3)分块猪肉浸泡时间为0.5~5分钟,取出猪肉沥干2~6分钟;
(4)将猪肉用PE保鲜袋包好放入-2~6℃下冷藏。
在上述方法中,新鲜猪肉为健康无病的活猪刚屠宰后的猪肉。
在上述方法中,将新鲜猪肉在-22~-16℃下速冻0.8~1.2小时,然后在0~4℃冷却7~9小时,最后切割成200~300克块状。
在上述方法中,生物保鲜剂由ε-聚赖氨酸和水组成,其中ε-聚赖氨酸在生物保鲜剂中占的质量分数为:0.10~0.20%。
在上述方法中,分块猪肉浸泡时间为2~4分钟,取出猪肉沥干3~5分钟。
在上述方法中,将沥干后的猪肉用PE保鲜袋包好放入0~4℃下冷藏。
前述的生物保鲜剂的制备方法:
在1升水中加入0.5~3克ε-聚赖氨酸,充分搅拌溶解5~10分钟,即得生物保鲜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18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藕茶
- 下一篇:养鱼池塘快速增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