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磁力制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31027.3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5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奥托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49/10 | 分类号: | H02K49/10;H02J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曲宝威 |
地址: | 11602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磁力 制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于旋转机构中的制动刹车机构,特别是一种非接触磁力制动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旋转机构制动器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采用液压制动和气压制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泄漏现象,使制动器的制动效能不良;其二是电磁制动器,它是由电磁吸力产生制动力的鼓式制动器,制动时电磁体与制动鼓端面接触,采用电流的方式控制制动力大小,上述两种形式的共同点是旋转件与静止部件之间用机械力或电磁力使其接触后,靠其接触面的摩擦力来降低转速直至停止,其弊端是动态响应慢、部件摩擦发热易损坏,增加维修次数,在制动时还会产生噪音,整体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快速高效、非接触、无磨损、不产生噪声的非接触磁力制动机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非接触磁力制动机构,包括有定子,在定子的内侧支撑有转子;所述的转子包括转轴,在转轴上位于定子的内腔一端设有永磁铁,另一端设有转子线圈;所述的定子内侧设有第一定子线圈和第二定子线圈,第一定子线圈位于所述的永磁铁的外侧,第二定子线圈位于转子线圈的外侧;在转子的外端头安装有传动轮;所述的第一定子线圈与开关、电阻、转子线圈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的第一定子线圈与第二定子线圈之间为导线连接。
本发明的非接触磁力制动机构,其中所述的定子包括外壳,在外壳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左端盖,外壳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右端盖,所述的转轴通过轴承支撑在左端盖和右端盖上。
本发明的非接触磁力制动机构,转子部分由设在转轴上的永磁材料的永磁铁和励磁转子线圈同轴排列,并分别与固定的两组励磁定子线圈沿径向对应,构成磁—电转换和电—磁转换两部分,电—磁转换形成的磁场旋转方向与磁—电转换的转轴旋转方向相反。本机构在运行过程中转轴通过传动轮由旋转机构带动转动,永磁铁和转子线圈随转轴旋转,在第一定子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势,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需要制动刹车时,接通开关,将第一定子线圈中的感应电势分别接通定子线圈和转子线圈中,通过绕组的方向,使定子线圈和转子线圈中形成逆向旋转的磁场,达到对转子制动刹车作用。具有结构紧凑、快速高效、非接触、无磨损、不产生噪声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各线圈及永磁铁的接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4为外壳,外壳4的左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左端盖3,外壳的右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右端盖9,在外壳4的内侧壁上一端固定有第一定子线圈5,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定子线圈7,上述部件形成了定子部分。
在左端盖3和右端盖9的中心处通过轴承支撑有转轴1,在转轴1上位于外壳4的内腔固定有永磁铁6和转子线圈8,永磁铁6设在第一定子线圈5的内侧并同轴设置,转子线圈8设在第二定子线圈7内侧并同轴设置。
在转子的转轴1外端头安装有传动轮2,传动轮2为齿轮。
第一定子线圈5与开关10、电阻11、转子线圈8通过导线连接。第一定子线圈5与第二定子线圈7之间为导线连接。
安装时,根据所需制动力矩的大小,选择从转轴1到旋转机构的齿轮变速比,当转轴1随旋转机构旋转时,带动转子旋转,在第一定子线圈5中产生感应电势,此时开关10处于断开状态,由于线圈未闭合,所以仅有电势,无电流,对转子无制动刹车作用,当需要制动刹车时,接通开关10,形成回路,产生电流,第一定子线圈5中的感应电流分别接通第二定子线圈7和转子线圈8,通过绕组的方向,使第二定子线圈7和转子线圈8中形成逆向旋转的磁场,达到对转子制动刹车作用,此时由于第二定子线圈7和转子线圈8构成的励磁绕组将产生感应电流,将加大闭合回路中的电流,为避免烧毁绕组,在外部回路加装电阻11以减小内部回路的电流,再具体应用中,也可将产生电能输入蓄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奥托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奥托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10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