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面波变桥拱式椎间融合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30603.2 | 申请日: | 2011-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9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春霖 |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B17/7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5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触面波变 桥拱 式椎间 融合 | ||
本发明属于一种医疗手术器械。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椎间融合器(Cage)多种多样,如BAK型、Ray型、Harms型、Brantigan长方体、圆柱形Cage、低割迹螺纹Cage、B-twin膨胀式椎间融合器、全合膨胀式椎间融合器以及PEEk椎间融合器等。这些融合器为钛合金或聚醚醚酮等不同材料制成,虽各具特色,但共同不足是这些融合器与椎体骨质的触面术前已设定,术中不能根据椎体骨表面凸凹情况换言之即椎体骨的承压状态有所调节,当椎体骨质某些部位承压过大时,这些部位就会吸收,术后椎间隙高度即可能明显丢失,这在与椎体骨质的触面面积较小融合器表现尤为明显。术后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椎间隙过度下沉不仅会导致椎间孔狭窄卡压神经根引起临床症状,还会增大椎体滑脱的可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椎体骨表面凸凹情况自动波形变形的、触面面积大、防下沉能力强、安全可靠的椎间融合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触面波变桥拱式椎间融合器由滑移外套管、膨胀中套管、固定内杆、手柄等组成。滑移外套管包括呈“U”形的滑槽管和滑片管两部分。滑槽管和滑片管均有管状部分和可形变的片状部分。滑槽管可形变的片状部分有一滑槽,滑片管可形变的片状部分有一对滑片,滑片安装于滑槽内,滑片和滑槽可相对滑动。滑移外套管的两端固定于膨胀中套管的外部,即滑槽管的管状部分固定于膨胀中套管的一端,滑片管管状部分固定于膨胀中套管的中部非膨胀部位,滑槽管和滑片管可形变的片状部分刚好覆盖膨胀中套管管壁上若干个形状相似但不连续的不规则的割除残余部分。固定内杆位于膨胀中套管内部,固定内杆内有螺纹与手柄相连。使用时,将滑移外套管置入处理好的椎间隙(即椎板软骨已清除并已植入骨粒),旋转手柄,膨胀中套管受到挤压发生形变,膨胀中套管管壁上若干个形状相似但不连续的不规则的割除残留部分逐次膨胀形成一定数目的“桥墩”,同时滑移外套管也发生弧形变形形成“桥面”即与椎体骨质的触面,由于滑移外套管“桥面”部分为相互滑移结构且具有一定弹性,椎体骨表面凸起时“桥面”对应部分即凹陷,反之,骨表面凹陷则“桥面”对应部分即凸起,这样触面在一定范围内可根据椎体骨表面凸凹情况自动波形变形,且触面面积较大,使椎体骨质受力较小也较均匀,这些受力部位骨质就会很少吸收,防止术后椎间隙高度过多丢失,从而保证疗效。
本发明的结构结合附图详述如下。
触面波变桥拱式椎间融合器由滑移外套管1、膨胀中套管2、固定内杆3、手柄4等组成。滑移外套管包括呈“U”形的滑槽管5和滑片管6两部分。滑槽管5的管状部分7和滑片管6管状部分8构成滑移外套管1的两端,滑槽管5可形变片状部分9有一滑槽10,滑片管6可形变片状部分11有一对滑片12,滑片12安装于滑槽10内,滑槽管5和滑片管6可相对滑动。滑槽管5的可形变片状部分9和滑片管6的可形变片状部分11两侧均有数个圆弧或其他形状的缺损13以利于片状部分形变。滑移外套管1的两端固定于膨胀中套管2的外部,即滑槽管5的管状部分7固定于膨胀中套管3的一端,滑片管6管状部分8固定于膨胀中套管3的中部非膨胀部位14,滑槽管5和滑片管6可形变的片状部分9和11刚好覆盖膨胀中套管2管壁上若干个形状相似但不连续的不规则的割除残留部分15(形成桥墩)。膨胀中套管2管壁上还有一个不规则的割除残留部分16(形成防旋转侧柱)。固定内杆3位于膨胀中套管2内部,固定内杆3内有螺纹17与手柄4相连。使用时,将滑移外套管置入处理好的椎间隙(即椎板软骨已清除并已植入骨粒),旋转手柄4,其外套管18使膨胀中套管2受到挤压发生形变,其管壁上的形状相似但不连续的割除残留部分15逐次形变成一定数目的“桥墩”19,滑槽管5和滑片管6可形变的片状部分9和11则弧形变形形成“桥面”20即与椎体骨质的触面。膨胀中套管2管壁上不规则的割除残留部分16形变成四个呈九十度分布的防“桥面”20旋转侧柱21。由于“桥面”20即与椎体骨质的触面为相互滑移结构且具有一定弹性,椎体骨表面凸起时“桥面”对应部分即凹陷,反之,骨表面凹陷则“桥面”对应部分即凸起,这样触面在一定范围内可根据椎体骨表面凸凹情况自动波形变形,且触面面积较大,使椎体骨质受力较小也较均匀,这些受力部位骨质就会很少吸收,防止术后椎间隙高度过多丢失,从而保证疗效。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结构合理巧妙,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适用于多种脊柱融合手术。
说明书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春霖,未经张春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06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云计算服务器支持的联网数码相框
- 下一篇:抵御DNS递归攻击的方法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