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瓦斯管路连续除渣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30407.5 | 申请日: | 201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4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林;有力;段金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8 | 分类号: | B01D45/18;B01D4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瓦斯 管路 连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瓦斯排放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瓦斯管路连续除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对瓦斯管路采取负压抽排的方法,通过煤层预抽、上隅角埋管抽放、高位钻场抽放等抽放方法来降低煤层瓦斯含量及煤层残存瓦斯含量,从而降低瓦斯涌出量,在通风情况不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工作面的瓦斯浓度,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瓦斯抽排工作中,煤尘等杂物不可避免的被吸入管路,当其在瓦斯管路内堆积过多时会堵塞管路,使瓦斯管流量骤降,抽排系统局部负压急剧增大,极易发生管路吸瘪等现象,同时致使老塘、上隅角负压过小,容易积聚瓦斯导致瓦斯含量超限,造成瓦斯爆炸的严重后果。
目前使用的除渣装置在除渣时必须要停止该支路的瓦斯抽排,无法保证抽排系统不间断作业,降低了抽排效率。为了配合除渣工作,工作面必须停止采煤活动,影响了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停抽期间,给安全也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瓦斯管路连续除渣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间断作业、抽排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的缺陷,实现在除渣期间连续抽排作业、抽排效率高、安全可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瓦斯管路连续除渣装置,包括:
三通管连接件,其中一端与扩大器连接,另外两端分别用于与瓦斯抽排管串联;
箱体,向内设置有进气管,底部设置有除渣口;该进气管顶部连接该三通管连接件的一端;该除渣口上设有端盖;
导气管,用于导通所述三通管连接件和所述箱体,一端与连接所述箱体,另一端连接所述三通管连接件,所述导气管上设有控制该导气管导通和阻断的第一阀门;
动力管,一端为延伸端沿所述箱体侧壁向其内部延伸,另一端连通空气源,所述动力管上设有控制该动力管导通和阻断的第二阀门;
翻转板,顶端与设在所述箱体内壁的转轴旋转连接,用于根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动作与所述进气管的底部和所述动力管的延伸端切换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阀门开启、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翻转板的底面与所述延伸端接触配合;所述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开启,所述翻转板的顶面与该进气管的底部接触配合并阻断所述进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转轴和动力管的方向两两垂直,所述转轴与进气管底端在同一平面,所述转轴与动力管延伸端端部在另一平面,所述翻转板在两个所述平面之间翻转。
特别是,所述进气管和导气管相对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进气管呈竖向设置,所述动力管呈横向设置,所述转轴呈纵向设置,所述动力管的延伸端向上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箱体的侧面设有观察窗。
其中,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有开口形成所述除渣口。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由上端盖、下端盖和密封垫构成,所述密封垫设置在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之间。
特别是,所述上端盖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上端盖中部对应所述除渣口设有开口,所述下端盖一端与所述上端盖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下端盖底部设螺柱,所述上端盖边缘处设内螺纹孔或螺母,所述螺柱与所述内螺纹孔配合或与所述螺母配合,所述螺柱底部设手把。
其中,所述导气管的直径小于所述瓦斯抽排管直径。
特别是,所述导气管的直径为所述瓦斯抽排管直径的1/5。
本发明提供的瓦斯管路连续除渣装置,利用瓦斯管内负压和大气压的压差实现翻转板的转动,连通和密闭扩大器和瓦斯管路。连通时,渣子等杂物在管路内气流及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扩大器内储存起来;密闭时,扩大器独立于抽排系统,打开端盖进行除渣作业;保证了瓦斯抽排系统的连续工作,具有良好的除渣效果,解决了瓦斯管路除渣困难的难题,提高了抽采效率和生产效率,为打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瓦斯管路连续除渣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瓦斯管路连续除渣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阀门; 2-三通管连接件 21-法兰盘;
22-法兰盘; 23-法兰盘; 3-进气管;
4-转轴; 5-动力管; 6-第二阀门;
7-翻转板; 8-除渣口; 9-上端盖;
10-下端盖; 11-螺柱; 12-螺母;
13-观察窗; 14-支撑腿; 15-扩大器;
16-导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04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