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陶瓷的多次温度烧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29725.X | 申请日: | 2011-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0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蔡世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高诚艺术包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3/34 | 分类号: | C04B33/34;C04B35/64;C04B41/8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陶瓷 多次 温度 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彩瓷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陶瓷的多次温度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性能要求,以及产品的不同形状、大小和厚薄等,制造方法也有所不同,但大体经过下列工艺过程:
1. 胚体预烧;2、调彩釉或透明釉上色;3、胚体表面打磨;4、烧结成型等步骤,请参见申请号为201010280934.7,发明名称为“在陶瓷胎体上制作景泰蓝图案的方法” 的专利文献。
上述方法制成的陶瓷基本上是白色的,为了在陶瓷上形成色彩,可以在泥料中加入陶瓷色剂,素烧后施透明釉再釉烧,做成通体彩色瓷,该方法使用的色剂量大,成本大幅提高,而且只能实现单色装饰。
为了形成多色彩釉图案,现在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在已经瓷化但还未施釉的胚体上加彩,该方法操作简单,但由于产品已经成型,图案容易脱落,此外装饰出的图案层次不够丰富,立体感差;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在胚体上加彩,该方法较难掌握,由于加彩后要进行高温烧成,目前的高温烧成次数一般是1~3次,彩瓷图案色泽较差。为了形成色彩层次丰富,色泽光亮的彩瓷图案,必须进行更多次的高温烧成,而烧成次数越多,越难控制烧成温度和膨胀系数,彩釉区过烧后易起泡、脱色、开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陶瓷的多次温度烧制方法,能够形成色彩层次丰富,色泽光亮的彩瓷图案,且不会起泡、脱色、开裂。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陶瓷的多次温度烧制方法,包括陶瓷胚体预烧,给胚体表面上彩釉或透明釉,多次高温烧结成型,其中,所述陶瓷胚体中石英砂百分含量低于35%;所述彩釉或透明釉在800~1250℃下进行预烧10小时左右;多次高温烧结成型时,烧结温度从高到低,每次烧结温度跨越20~100℃。
上述的用于陶瓷的多次温度烧制方法,其中,当高温烧结温度在800℃以下时,烧制时采用垫板托起陶瓷底部。
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陶瓷的多次温度烧制方法,通过选用石英砂百分含量低的胚料以及给胚体表面上煅烧过的彩釉或透明釉,并控制多次高温烧成温度,能够形成色彩层次丰富,色泽光亮的彩瓷图案,且不会起泡、脱色、开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异形陶瓷的新绘彩烧制方法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用于异形陶瓷的新绘彩烧制方法工艺流程图。
请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陶瓷的多次温度烧制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选用石英砂百分含量低于35%的耐烧陶瓷胚体进行预烧,去除胎体中的水气和有机物杂质,增加胎体表面强度,进入步骤S2;
步骤S2:将彩釉或透明釉在800~1250℃下进行预烧10小时左右,给胚体表面上彩釉或透明釉,彩釉或透明釉预烧后可以避免后续多次高温烧成时开裂脱色,进入步骤S3;
步骤S3:多次高温烧结成型,烧结温度从高到低,每次烧结温度跨越20~100℃,最好是50℃,进入步骤S4;
步骤S4:当高温烧结温度在800℃以下时,烧制时采用垫板托起陶瓷底部,使得陶瓷底部通气,从而保证陶瓷受热均匀,避免因多次高温烧结开裂。
采用上述烧制方法可以进行多至10次左右的高温烧成而避免陶瓷或彩釉开裂脱色,从而能够形成色彩层次丰富,色泽光亮的彩瓷图案。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高诚艺术包装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高诚艺术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97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何首乌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紫皮洋葱葡萄酒及其制备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