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蒸压釜保压排水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28186.8 | 申请日: | 2011-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9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奥琳斯邦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3/04 | 分类号: | B01J3/04;B01J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 11353 | 代理人: | 雷志刚;潘士霖 |
| 地址: | 213101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蒸压釜保压 排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及一种蒸压釜保压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蒸压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材、化工、医药、橡胶等工业领域的压力容器。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一般是以饱和蒸汽为加热媒介,将产品置于釜内,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产品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达到预期的要求。在蒸压养护过程中,以温度为基准,产品蒸压养护分为升温、恒温和降温三个阶段。由于制品与饱和蒸汽发生热交换,在升温和降温阶段将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若不及时排放,冷凝水将积聚在蒸压釜底部,造成蒸压釜内部温度不均匀,釜壁上下温差过大,从而导致产品不合格率加大,蒸压釜上拱变形;另一方面,由于冷凝水中还融入了大量来自于产品的腐蚀性物质,高温状态下又增大了氧在冷凝水中的溶解度,在上述几个因素的作用下,积聚过多冷凝水的蒸压釜很快会发生腐蚀,其材料会产生损坏,性能也会恶化,蒸压釜使用寿命会缩短。另外蒸压釜在保压状态下不能排水,需要在打开阀门先放出一部分高温水汽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排水,但是设备在工作中打开阀门让高温水汽排出时,有可能会导致人员的烫伤或引发爆炸等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蒸压釜不能及时排水或在保压状态下若要排水需先打开阀门排出高温水汽,以至于造成人员的烫伤或引发爆炸等事故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蒸压釜保压排水装置,通过在蒸压釜釜体底部排水接口处连接排水管道连接器,使气体可以先在连接器内得到缓冲,冷凝水沉积后再排出。这样蒸压釜内的冷凝水不但能及时排出,也避免了人员的烫伤以及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压釜保压排水装置,具有排水口,其特征在于:排水口接有排水管道连接器,所述的排水管道连接器具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出水口处接有排污阀,第二出水口处接有球阀,球阀的出液口接有疏水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蒸压釜保压排水装置,通过在蒸压釜釜体底部排水接口处连接排水管道连接器,使气体可以先在连接器内得到缓冲,冷凝水沉积后再排出。这样蒸压釜内的冷凝水不但能及时排出,也避免了人员的烫伤以及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保压完成后可以打开排污阀把残余的废水排出。此装置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确保了生产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蒸压釜保压排水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水管道连接器,2、排污阀,3、球阀,4、疏水器,排水口,6、第一出水口,7、第二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蒸压釜保压排水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其具有排水口5,排水口5接有排水管道连接器1,排水管道连接器1具有第一出水口6和第二出水口7,第一出水口6处接有排污阀2,第二出水口7处接有球阀3,球阀3的出液口接有疏水器4。
通过在蒸压釜釜体底部排水口5处连接有排水管道连接器1,使高温水汽可以先在排水管道连接器1内得到缓冲,使其冷凝沉积后再排出冷凝水。这样即使在保压状态下排水时,工作人员可以避免因打开阀门排放高温水汽而造成的烫伤,也有效防止了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奥琳斯邦热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奥琳斯邦热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81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质量分析数据处理方法和质量分析数据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分析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