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6LoWPAN邻居发现的树状路由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27515.7 | 申请日: | 2011-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8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郝俊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29/12;H04W4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owpan 邻居 发现 树状 路由 方法 | ||
1.一种基于6LoWPAN邻居发现的树状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6LoWPAN传感器节点加入网络时,建立树状拓扑的根节点,对所述根节点配置网络的基本信息;
b.在网络中加入其它普通节点,要加入的节点向网络原有的所有节点发送请求,收到请求的节点发出响应,要加入节点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发出响应的节点作为它的父亲节点,再同样方式选择一个备份父亲节点;
c.所述加入的节点根据自身EUI-64地址或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地址生成接口标识,形成链路本地单播地址,所述节点向根节点发送路由器请求消息,所述节点成为注册节点;根节点收到该路由请求消息后,在路由表中增加一个到注册节点的临时路由条目,然后响应一个单播的路由通告消息;注册节点收到路由通告消息后,根据IPv6前缀和EUI-64接口标识自动配置一个全局单播IPv6地址,所述注册节点向根节点发送邻居请求消息进行节点注册;所述根节点直接将新注册的IPv6全局地址写入到地址缓存表中,将所述临时路由条目改为正式路由条目,并向注册节点发送邻居通告消息,邻居通告消息中设置状态为0代表注册成功,处理结束;
且所述步骤c中,若发生叶子节点失效或离开、非叶子节点失效或离开、节点的移动三种情况之一时,则触发路由修复过程;若没有情况发生,则保持处理结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6LoWPAN邻居发现的树状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要加入的节点在所有收到请求的节点中,选择深度最小的收到请求的节点作为父亲节点,若所有收到请求的节点的深度相同,则选择ID最小的收到请求的节点作为父亲节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6LoWPAN邻居发现的树状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状路由方法采用下层网状方式在传感网范围内传送数据帧和控制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6LoWPAN邻居发现的树状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注册节点向根节点发送的路由器请求消息沿途经过中间节点,中间节点都有到根节点的缺省路由,缺省路由的下一跳为该节点的父亲节点,中间节点所做的处理如下:
c1.在路由表中加入一个目的地址为注册节点的临时路由条目,该路由的目的地址为注册节点地址,路由的下一跳为媒体访问控制子层报头中的源地址;
c2.判断注册节点地址中的终点地址是否与该节点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地址相同,如果相同,则终止转发;如果不相同,则转到c3;
c3用缺省路由表中的下一跳地址替换消息中的媒体访问控制子层目的地址,将节点本身的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地址作为源地址,然后向下一跳发送该报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6LoWPAN邻居发现的树状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邻居通告消息被转发到注册节点的过程中,中间节点根据收到邻居通告消息的状态来进行处理,如果状态为注册成功,则将临时路由条目写入到正式路由表中;如果状态为不成功,则删除临时路由条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6LoWPAN邻居发现的树状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叶子节点失效或离开时,路由修复过程为:
c11.根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ICMPv6的不可到达消息;该消息中的不可达节点为失效节点,该消息的目的地址为路由表中到达失效节点的路由中的下一跳地址;
c12.根节点删除地址缓存表中失效节点对应的表项,同时删除路由表中以失效节点为目的地址和以失效节点为下一跳的路由条目;
c13.中间节点收到根节点发来的不可到达消息后,检查失效节点是否为本节点的子节点,若是,则直接转到c15,若不是,则转到c14;
c14.中间节点查找路由表中以失效节点为目的地址的路由的下一跳地址,将ICMPv6消息的目的地址替换为该下一跳地址,然后转到c15;
c15.中间节点删除路由表中以失效节点为目的地址和以失效节点为下一跳的路由条目;
c16.如果失效节点是本节点的子节点,则节点发送一个ICMPv6的响应给根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未经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751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