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肠杆菌在线分析仪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26451.9 | 申请日: | 201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5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红;韩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肠杆菌 在线 分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菌检测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采样检测的大肠杆菌在线分析仪。
背景技术
大肠杆菌是人畜粪便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是国际上公认的检验各种水质和食物流行病学上安全性的通用指标。大肠杆菌越多,表明水源受到人畜粪便污染的污染程度越高,病原菌存在的可能性也相对增高,这给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危险性,尤其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会引起人类出血性肠炎甚至死亡,近年来相继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流行和暴发。近年来,有些国家在执行HACCP管理中,将大肠杆菌检测作为微生物污染状况的监测指标和HACCP实施效果的评估指标。
其检验方法一般应用传统的多管发酵法(MTF)和滤膜过滤法(MF)。我国以MTF法为标准检测方法。为达到确认和定量检测,须通过将样品在培养皿中培养24-72小时后用平板计数法进行细菌菌落计数,这些检测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多项繁杂分析试验和制备培养基,由于需要培养时间长,还得需要专用设备来进行计数,并且由于没有特异性,不能区别形态相近的致病菌,灵敏度差,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难以实现现场快速检测。目前国外已有的基于荧光技术检测样品中大肠杆菌都是采用最大可能数法(MPN),也就是单管定性,多管定量。但这种方法需要根据测出的荧光光强手工计算大肠杆菌数量,耗时耗力,未能实现荧光光强-大肠杆菌浓度的自动转换,且缺乏相应的数据存储与记录装置,不利于长时期的监测,而且,人工采样与培养也增大了操作上的误差。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自动采样检测并带有连续不间断监测的大肠杆菌在线分析仪。该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检测大肠杆菌技术的不足和缺陷,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大肠杆菌在线分析仪,包括恒温箱和采样泵,所述恒温箱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分析仪主板、培养盘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所述恒温箱外设置有显示器,所述分析仪主板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显示器,所述采样泵的出口管接培养盘且入口与外界样品管接。
具体的,所述培养盘上承装有培养基和荧光底物。
具体的,所述恒温箱的温度恒定为37℃。
具体的,所述分析仪主板还电连接有数据存储装置。
具体的,所述荧光分光光度计设置在能接收到培养盘发出的光线的位置。
所述荧光分光光度计优选检测366nm荧光光强的分光光度计。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分析仪主板电连接有设置在恒温箱外壳的数据远程传输接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分析仪主板电连接有设置在恒温箱外壳的控制键和打印接口。
所述采样泵优选蠕动泵。
其中,分析仪主板控制蠕动泵将经预处理的样品送至恒温箱,于37℃在培养基上培养6小时,之后经荧光分光光度计自动测量366nm处的荧光光强,并将光强信号直接根据荧光光强-大肠杆菌浓度曲线转换为大肠杆菌浓度,在显示器上进行输出或者进行结果的打印。
培养基的组分配方如下:(NH4)2SO420-25g;Na2HPO420-23g;KH2PO45-6g;NaCl 15-16g;乳糖10-15g;精解蛋白胨2-3g;脱氧胆酸钠1-3g;十二烷基磺酸钠2-3g;MgSO4·7H2O 2-5g;Na2SO30.5-1g;Mn(SO4)25-10mg;ZnSO45-10mg;CaCl20.5-1g;将上述所有组份剂量溶于500-3000倍重量的水中,即为培养基。荧光底物组分配方如下:间-硝基苯酚-β-D-吡喃半乳糖苷0.1-0.3g,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苷酸0.07-0.12g,将上述的所有组份剂量溶于100-200倍重量的75%~100%乙醇中,即为荧光底物。
本发明以大肠杆菌培养和荧光检测技术为基础,实现了样品的自动采样、自动测量、检测数据的自动转换和自动输出一体化,减少了人工工作流程和人工操作误差,较之原有大肠杆菌检测技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测量误差小,检测速度快,节省耗材等优点,并广泛适用于短期或长期的大肠杆菌在线检测与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64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持续焦虑小鼠特征蛋白质指纹图谱及其应用
- 下一篇:激光物证勘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