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25091.0 | 申请日: | 2011-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8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F16M11/06;F16M11/16;F16M11/18;F21V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台灯或显示器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平面显示器多在其显示器本体后侧装设有可立于平面上的支撑座,藉该支撑座将该显示器本体托持于平面上方,并于支撑座与显示器本体间设有与该二者相接的枢纽器,使该显示器本体可藉枢纽器相对支撑座枢转,让使用者可依据需求调整平面显示器至可舒适观看的高度及角度。
但目前,显示器本体与支撑座之间的接合方式大都是通过螺丝锁固方式来达到接合固定的效果,然而,以螺丝锁固的方式不仅耗费组装工时,且生产过程中会增添螺丝制造的成本,因此,如何构思出一种显示器本体与支撑座之间的接合结构,能有效提升组装速度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组装工时,并能减少如螺丝等固定组件的制造成本,成为本发明要进一步改进的主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支撑座能通过免螺丝的接合方式组装定位于枢接本体(如显示器本体或台灯本体)并能提供转动的功能,藉此以降低固定组件的制造成本;且能有效提升支撑座与枢接本体之间的组装或拆卸速度,藉此以降低组装或拆卸工时。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包括枢接本体以及支撑座。枢接本体具有第一枢接部;该支撑座包括支撑座本体、第一滑槽、第一滑杆以及第一弹性体。该支撑座本体的第一侧设有第一穿孔;第一滑槽设置于该支撑座本体内;第一滑杆自该第一穿孔进入该支撑座本体与该第一滑槽配合并可沿该第一滑槽滑动,使得该第一滑杆的第一端部可外露于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一枢接部转动连接;第一弹性体套设于该第一端部。当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一枢接部转动连接时,该第一弹性体位于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一端部之间以提供摩擦力使该支撑座可相对该枢接本体固定于任意角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枢接本体为台灯的壳体。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座还包括转动结构,该转动结构包括转轴、转动固定盘及旋钮。该转轴的一端固定于该支撑座本体上;转动固定盘位于该支撑座本体内并套设于该转轴上,且该转动固定盘上具有沟槽,该第一滑杆上具有第一凸起,该第一凸起位于该沟槽内;旋钮位于该支撑座本体外侧,并套接于该转轴的另一端,且当该旋钮旋转时,该旋钮带动该转动固定盘旋转,进而带动该第一凸起于该沟槽内滑动从而使该第一滑杆相对该第一滑槽滑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枢接本体还包括第二枢接部,与该第一枢接部相对设置于该枢接本体上;该支撑座还包括:设置于该支撑座本体的第二侧的第二穿孔,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相对;第二滑槽,设置于该支撑座本体内;第二滑杆,自该第二穿孔进入该支撑座本体上与该第二滑槽配合并可沿该第二滑槽滑动,使得该第二滑杆的第三端部可外露于该第二穿孔与该第二枢接部转动连接;以及第二弹性体,套设于该第二滑杆的该第三端部。当该第三端部与该第二枢接部转动连接时,该第二弹性体位于该第二枢接部与该第三端部之间,且该第一弹性体以及该第二弹性体提供摩擦力使该支撑座可相对该枢接本体固定于任意角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滑槽与该第二滑槽相对并相连通;或者该第一滑槽与该第二滑槽平行。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枢接本体为显示器的背壳。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座还包括转动结构,该转动结构包括:转轴,该转轴的一端固定于该支撑座本体上;转动固定盘,位于该支撑座本体内并套设于该转轴上,且该转动固定盘上具有两沟槽,该第一滑杆上具有第一凸起,该第二滑杆上具有第二凸起,该第一凸起与该第二凸起分别位于该两沟槽内;以及旋钮,位于该支撑座本体外侧,并套接于该转轴的另一端,且当该旋钮旋转时,该旋钮带动该转动固定盘旋转,进而带动该第一凸起与该第二凸起分别于该两沟槽内滑动从而使该第一滑杆相对该第一滑槽滑动以及该第二滑杆相对该第二滑槽滑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第一滑杆与该第二滑杆相向移动时,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三端部向该支撑座本体内缩,该支撑座本体可放置于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之间;当第一滑杆与该第二滑杆相背移动时,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三端部向该支撑座本体外伸展,使得该第一端部以及该第三端部分别与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二枢接部转动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枢接部以及该第二枢接部为耳状结构,该耳状结构具有凹孔,两个该凹孔分别与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三端部转动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枢接部以及该第二枢接部通过螺丝锁固于该枢接本体上;或者,该第一枢接部以及该第二枢接部与该枢接本体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50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挤压点滴输液安全控制装置
- 下一篇:乙炔氢氯化高活性复合汞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