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道岔转辙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24000.1 | 申请日: | 201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2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平;陈嵘;肖杰灵;曹洋;刘学毅;魏贤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平;陈嵘;肖杰灵;曹洋;刘学毅;魏贤奎 |
主分类号: | E01B7/00 | 分类号: | E01B7/00;E01B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51208 | 代理人: | 王世权 |
地址: | 6100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道岔 转辙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于铁路线路上的道岔转辙器,属铁路组件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道岔转辙器中曲尖轨与直基本轨的贴靠方式通常采用藏尖式贴靠,即曲尖轨尖端藏于直基本轨轨头下直基本轨在曲尖轨藏尖处的轨头底部存在一个由内向外的斜向切削面,此切削面未达到其轨头顶面处,曲尖轨轨头对应于此切削面处有一个对应的斜向切削面与直基本轨吻合,曲尖轨轨头成为随其顶面不断抬高而从藏于直基本轨轨头下逐渐向直基本轨外侧加宽并抬高的渐变式形状,直到向能够完全承受轮载过渡(参见人民铁道出版社《道岔设计手册》第352-355页)。由于曲尖轨轨头须与直基本轨保持密贴,以保持列车侧向过岔时的平顺性,因此密贴段处的曲尖轨非常薄弱,使得曲尖轨轨头强度不足,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密贴段处容易产生裂纹、掉块等病害,降低了转辙器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重载线路上尤为明显,严重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营。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道岔转辙器强度不足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度道岔转辙器。
本高强度道岔转辙器的构成包括直基本轨和曲尖轨,其特征是所述的直基本轨的与曲尖轨的贴靠面为一个凹进的竖直贴合面,曲尖轨的与直基本轨的贴靠面为一个竖直贴合面,曲尖轨的轨头为一个可藏于直基本轨的凹进贴合面中的平轨头。
本发明将曲尖轨与直基本轨的贴靠面改为竖直面,且直基本轨的凹进的竖直贴合面可使曲尖轨尖端轨头宽度得到增加,形成一个可藏于直基本轨的凹进的竖直贴合面中的平轨头,从而保证了直基本轨与曲尖轨的吻合贴靠,列车侧向过岔时,轮缘能够正常贴靠曲尖轨,且竖向力由直基本轨向曲尖轨过渡不会受到影响。与此同时,由于曲尖轨的轨头具有一定的宽度,其强度也由此得到提高。
与前述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本发明将原来的曲尖轨的尖端加宽以提高曲尖轨尖端的强度;相应地将直基本轨的贴合面改为能容下加宽了的曲尖轨尖端的竖直贴合面,在保证贴合的同时,缩短了曲尖轨尖端向完整轨头宽度过渡距离,即减少了曲尖轨薄弱段的长度,从而提高了曲尖轨承受荷载的能力和其抵抗磨耗的能力,使其使用寿命大大增加。生产工艺简单,且铺设方便。可应用于各种线路。尤其适合于重载线路道岔中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直基本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曲尖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直基本轨和曲尖轨贴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直基本轨和曲尖轨贴靠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视图。
图6是图4的B-B视图。
图7是图4的C-C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4,本高强度道岔转辙器的构成包括直基本轨1和曲尖轨2,其特征是所述的直基本轨1的与曲尖轨2的贴靠面3为一个凹进的竖直贴合面,曲尖轨2的与直基本轨1的贴靠面为一个竖直贴合面5,曲尖轨的轨头4为一个可藏于直基本轨的凹进贴合面3中的平轨头。图5~7给出了曲尖轨贴靠直基本轨时的各断面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平;陈嵘;肖杰灵;曹洋;刘学毅;魏贤奎,未经王平;陈嵘;肖杰灵;曹洋;刘学毅;魏贤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40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特大塌方后立井、竖井井筒再造恢复技术
- 下一篇:超速自锁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