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柜围板自动化成型线用折弯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22646.6 | 申请日: | 2011-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5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 发明(设计)人: | 胡德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鲲鹏装备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53/00 | 分类号: | B21D53/00;B21D5/00;B21D43/04;B21D43/11;B21D43/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9064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柜 自动化 成型 折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钣金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柜围板自动化成型线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冷柜围板分别由前、后板和左、右板四块单独板通过连接件连接而成,四块板单独制造,没有形成自动化成型线。由冷柜围板形成的壳体呈长方体结构,制造冷柜围板的板料面积较大,壳体的一个面积较大的面的高度一般达到1.5米,并且需要对板料形成四折弯,要顺利地实现自动化生产,需要对现有的折弯机进行改造,才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冷柜围板自动化成型线中的折弯机,解决冷柜围板较大的面在折弯过程中摇动不稳定的问题,保证折弯过程顺利进行和围板折缝的质量,提高大尺寸围板折弯成型的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冷柜围板自动化成型线用折弯机包括底座、折弯单元、定位装置、皮带输送装置,所述折弯单元为两套,每套折弯单元均包括折弯机架、翻转组件、压料组件,其中,折弯机架通过导轨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上,翻转组件、压料组件均设置在折弯机架上,翻转组件包括翻转平台和驱动翻转平台的翻转油缸,压料组件包括有压料块,压料组件的压料块设置在所述翻转平台上部,翻转平台在翻转组件的翻转油缸驱动下沿所述压料块边缘转动;两套折弯单元沿进料方向依次设置,两套折弯单元的翻转平台的翻转方向相反;对应进料一侧的折弯单元设有两套夹持装置,其中,第一套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主立柱、设置在主立柱上的横梁、设置在横梁上的夹料装置,横梁垂直于进料方向水平设置,第二套夹持装置包括次立柱和设置在次立柱上的夹料装置,次立柱通过一个安装架体与翻转组件的翻转平台刚性连接。
作为优择方式,在折弯单元上设有气动吸盘,在两套折弯单元的中间部位的底座上设置托料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两套折弯单元,每套折弯单元对板料进行两道折弯,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折弯机进料一侧的折弯单元设有两套夹持装置,两套夹持装置相互配合,在围板由一块平板折弯成型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夹持住围板的尺寸较长的板料,使板料稳定不摇动,保证了折弯机进料一侧的折弯单元顺利的工作,并且本发明中两套折弯单元能够同时准确进行折弯动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采用气动吸盘和托料装置的技术特征,能够稳定围板,使折弯单元和夹持装置恢复原位,顺利进行下一轮工作。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冷柜围板自动化成型线用折弯机主视图;图2冷柜围板自动化成型线用折弯机俯视图;图3板料折缝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于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皮带输送装置1,定位装置2a、2b、2c,主立柱3,夹料装置4a、4b、4c、4d,次立柱5a、5b,折弯单元6,安装架体7,翻转油缸8,托料装置9,底座11,皮带轮12,压料块13,翻转平台14,折弯单元15,横梁16,压料块17,翻转平台18,翻转油缸20。
本发明的折弯机系冷柜围板自动化成型线中的一种设备,包括包括底座11、折弯单元6和15、定位装置、皮带轮12、皮带输送装置1。皮带轮12带动皮带输送装置1转动,板料在带导条平皮带上输送,皮带下设磁性吸附机构,变频调速,板料输送稳定可靠。机座11采用型钢焊接而成,去应力处理。定位装置含前定位装置2a、后定位装置2c以及侧定位装置2b,均采用气缸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鲲鹏装备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鲲鹏装备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26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