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中的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21060.8 | 申请日: | 2011-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4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周益春;卢菲;潘勇;周兆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4/1397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 地址: | 411105***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中的 磷酸 复合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颗粒间隙填充金属纳米线、金属氧化物纳米线中的一种或两种;或是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颗粒间隙及在颗粒表面,填充和覆盖有金属纳米线、金属氧化物纳米线中的一种或两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正极材料,所述的金属纳米线选自铜纳米线、银纳米线、镍纳米线、铝纳米线、锌纳米线、锡纳米线、镁纳米线、钛纳米线中的一种或两种;金属氧化物纳米线选自氧化铝纳米线、氧化铜纳米线、氧化镁纳米线、氧化钛纳米线、氧化铬纳米线、氧化镍纳米线、氧化锆纳米线、氧化锌纳米线中的一种或两种。
3.一种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重量百分比为0.2-5.0wt%的纳米线,该纳米线为金属纳米线、金属氧化物纳米线中的一种或两种,通过超声搅拌使其均匀混合,随后干燥得到纳米线复合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最后经退火得到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的温度为100-500℃,退火时间为1-10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选自铜、银、镍、铝、锌、锡、镁、钛中的一种或几种;金属氧化物选自氧化铝、氧化铜、氧化镁、氧化钛、氧化铬、氧化镍、氧化锆、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醇或丙酮。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1)将锂源化合物、铁源化合物及磷源化合物按摩尔比1~1.2∶1∶1的比例混合,再在其中加入碳源,以丙酮或无水乙醇为介质,以转速300-500r/min高速球磨6-48h,在50-80℃下干燥后制得混合物;
(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物,在惰性气氛下加热到300-400℃,保温5-20h,再在惰性气氛下加热到550-800℃,煅烧10-24h,煅烧完成后反应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源化合物为碳酸锂、硝酸锂、醋酸锂或氢氧化锂;所述的铁源化合物为草酸亚铁、氯化亚铁、硝酸亚铁、醋酸亚铁或硫酸亚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源化合物为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或磷酸二氢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源为石墨、炭黑、葡萄糖、蔗糖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106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