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20627.X | 申请日: | 2011-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3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芳仪;郑惟纲;吕志轩;丁逸圣;潘锡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璨圆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36 | 分类号: | H01L33/36;H01L33/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个独立不相连接的阴极图案以及多个独立不相连接阳极图案的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因具有环保效果、高光电转换效率、体积小、寿命长、波长固定与低发热等优点,已经广泛地运用于生活环境中。例如,大至城市中的大型显示广告牌、街道上的交通号志,小至电器开关指示灯、屏幕的背光源等,都可以看见逐渐由发光二极管取代传统光源的趋势。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展,对于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均匀度的要求亦日益增加。
请参考图1。图1显示了现有发光二极管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发光二极管1主要包括基板10、设置于基板10上的N型掺杂层12、设置于N型掺杂层12上的P型掺杂层14、设置于N型掺杂层12与P型掺杂层14之间的主动层16、设置于N型掺杂层12上的阴极18,以及设置于P型掺杂层14上的阳极20。
影响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均匀度与发光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分布均匀度。如图1所示,现有发光二极管1的阳极20位于P型掺杂层14上,而阴极18则位于N型掺杂层12之上。在进行发光时,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1的电流会由阳极20依次流经P型掺杂层14、主动层16、N型掺杂层12与阴极18而构成一回路。当应用在小尺寸发光二极管时,现有发光二极管1的电流分布尚可获致均匀的电流分布,而当应用在大尺寸发光二极管时,例如边长在1000微米以上的发光二极管时,现有发光二极管1的电极设计不产生均匀的电流分布,因而会产生亮度不均与发光效率低的缺点,而仍待进一步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以提升亮度均匀度与发光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第一掺杂层、设置于第一掺杂层与基板之间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一掺杂层上的主动层、设置于主动层上的第二掺杂层,以及设置于第二掺杂层上的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和第一掺杂层电性连接,以及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和第二掺杂层电性连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图案不连接,且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的图案不连接。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N型掺杂层、设置于N型掺杂层与基板之间的多个阴极、设置于N型掺杂层上的主动层、设置于主动层上的P型掺杂层,以及设置于P型掺杂层上的多个阳极。阴极与N型掺杂层电性连接,且各阴极的图案彼此不连接。阳极与P型掺杂层电性连接,且各阳极的图案彼此不连接。
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具有多个回路区,且各回路区中利用独立的阴极与阳极形成独立的回路,从而可使电流分布较均匀,进而提升亮度均匀度与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现有发光二极管的示意图;
图2与图3显示了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发光二极管 10 基板
12 N型掺杂层 14 P型掺杂层
16 主动层 18 阴极
20 阳极 30 发光二极管
32 基板 331 第一回路区
332 第二回路区 34 第一掺杂层
36 主动层 38 第二掺杂层
40 电极 42 电极
401 第一电极 402 第二电极
421 第三电极 422 第四电极
40C 接触垫 42C 接触垫
50 发光二极管 52 电流散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璨圆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璨圆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06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曝光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