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醋酸丙酸纤维素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9701.8 | 申请日: | 201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7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冷一欣;王宁;芮新生;黄春香;李园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茂生物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16 | 分类号: | C08B3/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30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醋酸 丙酸 纤维素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素改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醋酸丙酸纤维素(cellulose acetate propionate,简写CAP)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制得一系列乙酰基、丙酰基含量不同的醋酸丙酸纤维素。
背景技术
醋酸丙酸纤维素为白色固体,具有优良的韧性、热稳定性和相容性,广泛应用于汽车零件、工具柄、收音机及电视机部件、方向盘、胶片、滤膜、无线电晶体管、玩具、墙地砖、涂料、纺丝等行业。
现有醋酸丙酸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基本按照下列步骤进行:用酸活化纤维素,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在酸和酸酐的混合液中进行酯化,然后再经水解、沉析、洗涤、干燥等工序,得到醋酸丙酸纤维素。
在制备醋酸丙酸纤维素的过程中,纤维素的活化至关重要,对酯化反应的难易程度、均匀程度起着关键性作用。文献资料及专利公开了相关活化技术,但基本上都是以混酸为活化剂,例如陈一等发表的文章《醋酸丙酸纤维素的合成与表征》(《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7年第15卷第2期P17-21)、美国专利5856468公开了以乙酸和丙酸为活化剂,该活化剂虽然可以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但破晶区作用不明显,得到的活化纤维素的结晶度仍然很高,使得酯化反应难以进行、酯化不均匀,导致产品的分子量分布较宽,产品性能不稳定。
对于纤维素酯化所用的催化剂,现有文献资料报道的几乎全部都是浓硫酸,例如黄彩结等发布的文章《醋酸丁酸纤维素的非均相合成法》(《涂料工业》2008年第38卷第6期P40-42,45)、中国专利1583796A、美国专利5720803都是以浓硫酸为催化剂,使用该催化剂得到的醋酸丙酸纤维素中含有少量硫酸酯,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例如白色乳胶漆墙时间长了以后发黄;在制备醋酸丙酸纤维素过程中,浓硫酸的存在加速了设备的腐蚀,缩短了反应装置的使用寿命,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醋酸丙酸纤维素的水解、沉析需要用酸和水的混合液,现有工艺由于使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废酸水中含有硫酸,不能用于水解、沉析,只能排放掉,浪费资源且污染环境。
目前,国内对醋酸丙酸纤维素的需求量很大,但绝大多数都必须进口。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纤维素为原料制备醋酸丙酸纤维素的方法,以解决我国目前对醋酸丙酸纤维素需求量大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环保的醋酸丙酸纤维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用乙酸酐和丙酸酐的混合液对纤维素进行活化,解决了以往技术中用酸活化后破晶区作用不明显而导致酯化难以进行且不均匀的难题。该工艺用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代替浓硫酸催化剂,反应结束后过滤除去,并可多次循环使用,减缓了以往工艺设备腐蚀严重的问题,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废酸水只含有乙酸和丙酸,不含硫酸,可全部回收循环使用。该工艺可通过调节乙酸酐和丙酸酐的配比,制得不同乙酰基、丙酰基含量的醋酸丙酸纤维素,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要。水解和沉析过程中,充分循环利用废酸水,减少环保压力,实现零排放,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本发明所述的醋酸丙酸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纤维素在0~90℃下用以质量计4~6倍的任意比例的乙酸酐和丙酸酐活化0.5~24小时;(2)将活化纤维素与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酯化剂、溶剂的混合液反应,生成高取代度醋酸丙酸纤维素,其中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质量为纤维素质量的0.1~6.0%,反应温度为20~90℃,溶剂与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10:1,反应时间为0.5~12小时;(3)加废酸水进行水解,水解温度50~100℃,水解时间0.2~5小时;(4)用废酸水把醋酸丙酸纤维素沉析出来;(5)对产品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其中得到的废酸水可以重复利用。
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酯化剂为任意配比的乙酸酐和丙酸酐,两者配比不同可得到一系列乙酰基含量、丙酰基含量不同的醋酸丙酸纤维素。
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溶剂为任意配比的乙酸和丙酸。
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按照下述步骤制备:将自制或购买的载体SiO2、TiO2或Al2O3置于质量分数为3~15%的Zr、Fe或Sb盐溶液中浸渍,其中盐溶液与载体的液固比为1~2,加NH3·H2O或NaOH溶液调节pH=8~12,静置,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研磨,用H2SO4溶液浸渍,过滤,干燥,在500~700℃条件下焙烧3~6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茂生物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大学,未经常茂生物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97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可再生资源或废弃物制备聚氨酯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卡那霉素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