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质微环境调控发酵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09213.7 | 申请日: | 2011-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0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郑冰;郑祥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冰;郑祥品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A01G1/04;C12P7/10;A23K1/14;A23K1/16;A23K1/175;C05G1/00;C12P21/02;C12N9/00;A24B15/20;A23F3/08;D01C1/00;C12S11/00;D21C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唐绍烈 |
| 地址: | 366100 福建省三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环境 调控 发酵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生物质微环境调控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将生物质破碎;
第二步,将生物质和氮源配料混合为营养料,搅拌均匀,调节pH值6-9.5,含水量控制在40-75%;
第三步,将第二步的营养料装入人工瘤胃发酵装置,进行微生物发酵6天,先利用细菌群落分解生物质,温度65-85℃,时间保持48小时左右,再利用真菌群落分解生物质,温度55-65℃,时间保持48小时左右,最后利用放线菌群落分解生物质,温度30-55℃,时间保持48小时左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微环境调控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氮源包括长效氮源、速效氮源和辅助氮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微环境调控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质为含木质纤维的有机物,占营养料干料总重量的60%-80%,长效氮源占营养料干料总重量的1%-10%,速效氮源占营养料干料总重量的1%-10%;辅助氮源占营养料干料总重量的1%-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微环境调控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长效氮源为粗蛋白含量高的物质先经过粉碎后再进行膨化处理制成的粉状物质,其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含粗蛋白的物质占90%-100%,维生素占0%-1%,无机矿物质占0%-1%,能被微生物分解为碳水化合物的物质占0%-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微环境调控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速效氮源为将植物性粗蛋白含量在30%以上的物质粉碎后再进行膨化处理制成的粉状物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微环境调控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辅助氮源为粉状物质,其植物性粗蛋白含量在8%以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微环境调控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营养料中还包括增氧剂,增氧剂的加入量为营养干料重量的0.2%-0.3%,增氧剂为过氧化钙或空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微环境调控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pH值是通过石膏粉或者石灰来调节,用量为1-8%。
9.一种生物质微环境调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仿瘤胃、蜂巢胃和百叶胃组成,仿瘤胃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大棚,仿瘤胃中放入蜂巢胃,蜂巢胃为具有通风孔的筐体,蜂巢胃中放入百叶胃,百叶胃由镂空筒和压垫组成,镂空筒上加设压垫,压垫上开设散热通氧孔,且散热通氧孔的孔壁向下延伸散热通氧管,散热通氧管插置在镂空筒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生物质微环境调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蜂巢胃中放入1至6个百叶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冰;郑祥品,未经郑冰;郑祥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921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