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力-动力转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9158.1 | 申请日: | 2011-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2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双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双喜 |
主分类号: | F03B17/02 | 分类号: | F03B1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245700 安徽省黄***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动力 转换 装置 | ||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量转换领域,尤其涉及将静态的重力直接转换为动态的动力的方法及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将水或其它液体的静能转换为动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类文明和发展的基石。在能源的利用上,农业文明经历了人力、蓄力到风力、水力的动力能源。进入工业文明以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开创了化石能源时代。目前,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大规模持续增长,其中起主要支撑作用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所占比重达70%以上。但是,化石能源存在不可再生、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极大地恶化地球环境等问题。为了满足人类长久持续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必须研究开发新的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如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但太阳能、风能的不稳定性,人类开发太阳能、风能的效率较低,目前还不能取代化石能源的使用。
按照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永动机”是一个久远的话题,但永远不可能实现。众所周知,重力是地球的固有特性之一。目前,人类只能间接利用重力,而不能直接利用重力产生动力。如水库蓄水发电,就是太阳能将水变成水汽后降落地面,形成江河水流形成动力,然后被利用来发电。这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如果没有重力作用,江河水流也不会形成动力。此外,月球引力引起的海水潮汐作用也是将引力变为动力,然后可用于发电。以上二例是自然界将引力、重力变换为动力,人类间接利用引力、重力的典型案例。
能不能将引力、重力直接利用产生动力呢?关键的问题是研究设计一种将静态的重力转换为动态的动力的方法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力-动力转换装置,解决将静态的重力直接转换为动态的动力的问题。
本发明根据相同的工作原理和相同的工作方法,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有二种解决方案。
一种重力-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式机体、动力转换辊、第一密封组件、第二密封组件、压力水箱。所述的箱式机体中心设置转换和输出动力的动力转换辊,以动力转换辊的轴心点为坐标原点,将箱式机体的内部空间顺时针分隔定义为A、B、C、D四个区间;所述的压力水箱贯通设置于箱式机体的A区上部;起密封作用的第一密封组件、第二密封组件压紧于动力转换辊的表面;第一密封组件设置在箱式机体的A区与D区分界线处,第二密封组件设置在箱式机体的A区与B区分界线处。
为了更大地输出动力和解决运动平衡问题,所述的箱式机体的C区间设置为浮力水箱;在箱式机体的B区与C区分界线处设置第三密封组件。
为了回收泄漏的水及补充压力水箱的水,所述的箱式机体下方设置蓄水池,在蓄水池与压力水箱之间设置补充水的管路及水泵。
为了更好密封,所述的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轮,推动第一密封轮向动力转换辊压紧的第一弹簧,密封压力水箱与第一密封轮之间缝隙的第一密封摩擦片。所述的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二密封轮,推动第二密封轮向动力转换辊压紧的第二弹簧,密封压力水箱与第二密封轮之间缝隙的第二密封摩擦片。所述的第三密封组件包括第三密封轮,推动第三密封轮向动力转换辊压紧的第三弹簧,密封压力水箱与第三密封轮之间缝隙的第三密封摩擦片。
另一种更好密封结构是,所述的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滑块,调整第一密封滑块与向动力转换辊间隙的第一螺栓,第一螺栓一端与第一密封滑块联接。所述的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二密封滑块,调整第二密封滑块与向动力转换辊间隙的第二螺栓,第二螺栓一端与第二密封滑块联接。所述的第三密封组件包括第三密封滑块,调整第三密封滑块与向动力转换辊间隙的第三螺栓,第三螺栓一端与第三密封滑块联接。密封滑块可以调整动力转换辊外圆处的运动间隙,控制水的泄漏量。
本发明工作原理:箱式机体内部A区空间和上面压力水箱内部空间蓄水或其他液态介质。水或其他液态介质的重力垂直向下,作用于动力转换辊的A区表面,分解为法向分力和切向分力。其中的切向分力作用于动力转换辊,产生旋转扭矩。箱式机体内部C区蓄水或其他液态介质,水或其他液态介质对动力转换辊的浮力垂直向上,作用于动力转换辊的C区表面,也分解为法向分力和切向分力。其中的切向分力作用于动力转换辊,产生旋转扭矩。这两个旋转扭矩的旋转方向相同,共同驱动动力转换辊旋转,形成动力。通过与动力转换辊固定联接的输出轴旋转,输出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双喜,未经刘双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91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