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数字出版提供版权保护的多媒体文件结构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09031.X | 申请日: | 2011-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8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岩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7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数字 出版 提供 版权 保护 多媒体 文件 结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媒体领域,尤其是用于数字出版提供版权保护的多媒体文件结构及与文件结构相对应的版权保护方法和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权利人利益,不仅是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自主创新的需要,也是树立国际信用、开展国际合作的需要”。《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把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作为重大文化技术专项列入科技创新的重点。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是落实国家纲要的基本要求,是数字时代出版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版权保护、改善国家形象、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以及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紧迫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出版从内容上不再是单一的媒体文件结构,而是朝着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一体混合出版的方向发展,用户的选择更加灵活多样;另外随着数字化出版的市场的不断壮大,猖獗的盗版现象仍然困扰着内容提供商和内容运营商。为了使合法出版的数字内容免受盗版传播和非法使用,引入一种新的多媒体文件结构,该结构不仅能包容各种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并且能实现灵活的授权控制,授权的细粒度达到包括章、节、页、页内对象元素。
现在数字出版通用的多媒体文件结构及其版权保护方法是:
(1)数字内容加密:将多媒体文件看成是一个整体数据块或者是一组数据块从数据层进行加密,用一个密钥或者一组密钥将整个多媒体文件锁定。
(2)密钥加密:由内容发行商系统将用于加密数字影视内容的密钥或者密钥组表单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密钥文件。
(3)数字内容传递:加密过的数字内容或通过离线拷贝方式或通过光盘载体发行或通过互联网下载传输到用户。
(4)密钥获取与解密播放:播放设备为了播放加密的数字出版内容,首先要取得密钥文件,同样可以通过离线和在线的方式获得,并对密钥文件中的密钥解密。
得到数字内容的解密密钥,再解密播放数字出版内容。
上述版权保护体系的基本结构在有效保护数字出版内容的同时也暴露了明显的不足:一方面将数字出版内容从数据层进行加密,虽然可以解决出版内容的有效保护,但是无法实现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组合成的多媒体的细粒度管理,无法实现对章、节、页、页内对象元素的灵活授权控制;另一方面密钥文件的泄露或被窃取会造成整个数字出版文件将被非法使用,极大的损害出版商、发行商和内容运营商的利益。
现有技术中,国外技术有微软公司申请号为200680029348.7申请名称为“保护各种内容类型的数字媒体”的专利技术。然而,微软公司申请的专利技术在我国的应用面临三大现实问题:
①信息安全问题,微软公司采用的技术完全由国外厂商控制,作为安全技术直接应用到我国不符合我国的国家信息安全政策;
②费用问题:微软公司的专利和系统完全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在我国的授权使用需要昂贵的专利费和管理费;
③管理局限问题:微软公司的专利技术就是将多媒体文件当作是统一的数据块和数据块组进行加密的授权管理技术,无法实现对多媒体的细粒度授权管理,不能实现对章、节、页、页内对象元素的灵活授权控制。
现有技术中,国内技术有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申请专利号为200710063927.X申请名称为“在数字媒体播放系统中的文件加密方法及加密文件结构”的专利技术。该项专利技术在针对MPEG-2的视频 编码方案优于微软的专利技术,根据视频文件的原始流对整个视频文件采取了分组加密的方案,将加密密钥组以表单的方式进行传播,对视频文件实现了加密状态下的快进快退和安全保护功能。这种专利技术填补的我国的空白,但是仍然面临无法对包含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元素的多媒体实现细粒度的管理,无法实现对章、节、页、页内对象元素的灵活授权控制。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岩,未经李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90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