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磁隙滤波电抗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07637.X | 申请日: | 2011-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6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江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因达电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17/04 | 分类号: | H01F17/04;H01F27/30;H01F27/24;H01F27/16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2 | 代理人: | 翟中平 |
| 地址: | 3111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磁隙 滤波 电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中频电源的一种多磁隙滤波电抗器,属电抗器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CN2508360Y、名称“铁芯滤波电抗器”, 它由铁芯和线圈组成。铁芯由上、下铁芯和置于上、下铁芯间的铁芯立柱组成。线圈套制在铁芯立柱上,其特点是铁芯立柱采用层层分段叠制,每段之间用绝缘材料隔离,使铁芯的垫层气隙与铁芯截面取得最佳配合,这样既使铁芯的线性度上升,又使损耗大大降低;线圈采用铜带绕制,使得导体的集肤效应大大降低,匝间及层间分布电容大大减小,从而使电抗器的等效交流电阻下降,提高了电抗器的品质因数。其不足之处:该铁芯滤波电抗器主要用于抑制电网谐波,不适用于中频电源的直流脉动滤波。
现有的中频电源直流滤波电路,一直由传统的电抗器来承担,在结构设计上,由一直条型和U型硅钢片叠成的铁芯,用于导磁,U型铁芯的两边外套两组线圈,直条和U型铁芯端面间置有垫板用于调节气隙的大小,防止磁饱合。其不足之处:体积大,线圈难布置,易于磁饱合,仅适用于中小型电源的滤波。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用于中频电源的直流脉动滤波的一种多磁隙滤波电抗器。
设计方案:大功率中频电源,也称变频电源,是感应加热熔炼的配套装置,其功能是将电网的三相50HZ交流电通过“整流-滤波-逆变”转化为中频的交流电,加在感应炉的线圈上,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对金属进行加热与熔炼,其并联线路中的中频电源的滤波电路部分是由平波(滤波)电抗器来完成,主要作用对AC-DC的300HZ直流脉动电流进行平波,然后加到逆变电路,为逆变电路提供一个恒定的电流源。
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上,U型铁芯由下铁芯和多段多磁隙多线包电抗器立柱构成且的多段多磁隙多线包电抗器立柱的铁芯上分别套了线圈的设计,是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由于一个电抗器有多个磁隙及多个线圈包和多段铁芯组合而成,它能充分利用电磁叠加原理,在不增加电抗器体积和铁芯的情况下,使电抗器工作在更大电流、更好的滤波状态下,基本上消除了磁饱合,解决了背景技术长期以来想要解决,但一直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方案:一种多磁隙滤波电抗器,它包括电抗器,所述电抗器由上、下铁芯及位于上、下铁芯间的多段多磁隙多线包电抗器立柱构成,多段多磁隙多线包电抗器立柱中的每段铁芯上套有线圈包。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体积小、不易发热、难于磁饱合;二是有线圈体积小、电感量大,载流量大、绝缘强度好;三是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多磁隙滤波电抗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一种多磁隙滤波电抗器,它包括电抗器,所述电抗器由上、下铁芯1及位于上、下铁芯1间的多段多磁隙多线包电抗器立柱3构成,多段多磁隙多线包电抗器立柱3中的每段铁芯上套有线圈包4,各线圈包4接线按常规方法分别并接。所述多段多磁隙多线包电抗器立柱3由多块铁芯及多块垫块(板)2交错叠架构成,即所述铁芯与铁芯之间均置有垫块(板),其所述铁芯与铁芯间的垫块(板)2为磁隙(气隙)。多块铁芯上分别套有线圈包4,所述线圈包4为铜管绕制线包且通过冷却循环水冷却。所述上、下铁芯1上设有固定螺丝架5且将上、下铁芯1及多段多磁隙多线包电抗器立柱3固为一体。所述多段多磁隙多线包电抗器立柱3与上、下铁构成框架结构,其制作工艺系现有技术,在此不作叙述。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发明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发明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发明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发明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因达电炉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因达电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76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