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7430.2 | 申请日: | 201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4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高西奇;李潇;金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4 | 分类号: | H04B7/04;H04L1/06;H04W28/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户 下行 传输 系统 利用 信道 统计 信息 自适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来传输高速数据的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统计信道信息的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自适应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信息论的研究已经表明,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多天线技术能够显著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目前,针对点对点单用户系统的研究已经基本有了定论,而对于多用户系统的容量和最佳传输方案的研究则引起了国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多用户MIMO系统由于具有分集增益、复用增益和多用户分集增益,可以获得良好的性能和较大的容量,将成为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
与传统的单用户MIMO相比,多用户MIMO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由于采用所谓的多用户复用,多用户MIMO能带来多址接入容量的直接增益(和基站天线数成正比);利用多用户分集和调度,多用户MIMO能突破困扰单用户MIMO通信的许多传播限制,如信道矩阵秩亏或天线相关;在用户终端只具有单天线的情况下,多用户MIMO仍然能获得空间复用增益,因此有利于开发体积小而且便宜的终端。
遗憾的是,获得多用户MIMO带来的好处是有代价的。对于单用户MIMO通信来说,发送端已知信道信息不是必要的,但是对于许多多用户MIMO下行预编码技术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已有的多用户MIMO下行传输系统中都假设基站已知理想的信道信息。在实际的通信中,基站的信道信息是由用户通过上行的有限反馈信道提供的。由于反馈信息的传输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和反馈延时,因此,假设发送端已知理想的信道信息往往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当用户数和发射天线数较大以及信道状态变化较快的时候。另外,信道信息的反馈给上行容量造成很大的负担,在宽带(如OFDM)系统和具有高移动性系统中,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利用信道统计信息进行自适应传输是合适的选择。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提供了一种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多用户下行系统自适应传输方案,能够根据信道的统计特性调整发送参数,获得较高的和速率。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基站信道统计信息的获取:多用户下行链路中,用户数为K,基站的发射天线数为nT,每个用户的接收天线数为nR,将基站与用户k之间的信道矩阵Hk建模为其中,上标代表共轭转置;UT和分别为nT×nT和nR×nR的固定的酉矩阵;M(k)为nR×nT的固定的实矩阵,其元素非负,且满足lk为M(k)的非零列向量的个数,为nR×lK的矩阵,0p×q表示p×q维的元素均为0的矩阵;是一个由均值为零,方差为1的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组成的nR×nT的随机矩阵,Hk满足E{·}表示求期望,tr(·)表示求矩阵的迹,e代表Hadama乘积。各用户利用信道参数的估计值,用和计算其发送相关阵和接收相关阵;接下来各用户分别对自身的发送相关阵和接收相关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其中和为对角阵;然后各用户计算其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矩阵:其中,为nR×lk的矩阵,上标(·)*表示矩阵的共轭运算;最后,各用户将自身的发送相关阵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矩阵Ω(k)和各接收天线上的噪声方差σ2反馈给基站。
2)基站对信道统计信息中的各用户发送相关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发送方向预编码矩阵UQ=UT。
3)基站根据信道统计信息计算各用户的功率分配矩阵k=1,...,K,其中,
diag{·}表示以大括号中的向量的元素为对角线元素的对角阵,,为矩阵的(j,i)元素,μ为由决定的常数,P发射总功率。
4)利用步骤2)和步骤3)中计算出的发送方向预编码矩阵和功率分配矩阵进行功率分配,以及预编码传输。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多用户下行传输方法,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74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功率LED集成配光和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抗早衰圆锥滚子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