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液透析用液位检测平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7221.8 | 申请日: | 201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8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高光勇;吴雄飞;任应祥;童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G01F23/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渝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液 透析 用液位 检测 平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血液净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血液透析用液位检测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血液净化中透析设备一般采用流量计、压力控制方式或复式泵方式来控制透析液和废液的平衡,所存在的不足在于:
1、采用流量计控制透析液和废液的平衡,对流量计精度要求高,流量计制造复杂,并且中途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校准。
2、采用压力控制方式实现透析液和废液的平衡,压力传感器信号波动较大,精度不高。
3、采用复式泵方式实现液体和废液的平衡,对复式泵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复式泵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简单、精度高的血液透析用液位检测平衡装置。
本发明具有两种技术方案,第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血液透析用液位检测平衡装置,包括血液透析器(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血液透析器(1)的外面设置平衡器(2),该平衡器(2)的内腔由膜片(3)分隔成第一腔室(2a)和第二腔室(2b),所述血液透析器(1)一端的膜外接头通过管路依次串联第一液位检测器(4)及第二电磁阀(5)后,与第一三通接头(6)的第一端连接,血液透析器(1)另一端的膜外接头通过管路依次串联第二液压泵(7)及第三电磁阀(8)后,与第二三通接头(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接头(6)的第二端通过管路与平衡器(2)的第一腔室(2a)连通,第一三通接头(6)的第三端通过管路依次串联第一电磁阀(9)及第一液压泵(10)后,与透析液接头(11)连接;所述第二三通接头(12)的第二端通过管路与平衡器(2)的第二腔室(2b)连通,第二三通接头(12)的第三端通过管路依次串联第四电磁阀(13)及第二液位检测器(14)后,与废液接头(15)连接。
以上方案中,第一液压泵、第二液压泵作为动力源,分别驱动透析液、废液流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交替开、闭,具体工作情况为: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的开、闭分为两相为一个周期。
在第一相,第一电磁阀、第四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关闭,此时第一液压泵驱动透析液从透析液接头向平衡器的第一腔室流动,使平衡器中的膜片从第一腔室往第二腔室的方向移动,同时使第二腔室中的废液流向第二液位检测器和废液接头,该过程中,第二液位检测器中自带的浮子由于有液体流动,该浮子处于第二液位检测器的中上部。当膜片贴紧第二腔室的腔壁时,第二液位检测器中因不再有液体流动,第二液位检测器内的浮子停在第二液位检测器的底部,此时第二液位检测器自带的感应器检测到浮子的信号后,通过控制电路使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执行第二相。
在第二相,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打开,第一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关闭,与第一相相反,此时第二液压泵驱动血液透析器膜外的废液向平衡器的第二腔室流动,使平衡器中的膜片从第二腔室往第一腔室的方向移动,同时使第一腔室中的透析液流向第一液位检测器和血液透析器的膜外,该过程中,第一液位检测器中自带的浮子由于有液体流动,该浮子处于第一液位检测器的中上部。当膜片贴紧第一腔室的腔壁时,第一液位检测器中因不再有液体流动,第一液位检测器内的浮子停在第一液位检测器的底部,此时第一液位检测器自带的感应器检测到浮子的信号后,通过控制电路使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再执行下一个周期。
平衡器中由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组合成的内腔由于体积一定,膜片从第一腔室移向第二腔室时,进入第一腔室的透析液和第二腔室排出的废液始终等量。相反,膜片从第二腔室移向第一腔室时,进入第二腔室的废液和第一腔室排出的透析液始终等量。这两个过程保证了透析液和废液进出血液透析器膜外的液体量始终完全相等。由此可见,通过控制单位时间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的切换次数,可以精确控制单位时间进出血液透析器膜外的透析液和废液的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72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