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氧化铜/铜复合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06761.4 | 申请日: | 2011-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4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郑元龙;黄文锋;李青敏;冯如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希合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1/0237 | 分类号: | H01H1/0237;C22C5/06;C22C1/04;B21B3/00 |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王阿宝 |
| 地址: | 325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铜 复合 电触头 材料 及其 制备 工艺 | ||
1.一种银氧化铜/铜复合电触头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电触头材料工作层是由银、氧化铜和混合稀土氧化物组成,各组分重量含量为:87%~91.8%Ag,8%~12%CuO,0.1%~1.0%混合稀土氧化物,电触头材料的焊接层为T2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氧化铜/铜复合电触头材料,其特征在于:混合稀土氧化物是氧化铈、氧化镧、氧化钇的混合物。
3.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氧化铜/铜复合电触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1)熔炼雾化制备银铜合金粉,以Ag锭、Cu锭和混合稀土按三者重量比:90.5%~91.8%:7.4%~8.8%:0.1%~0.8%配比后,在中频炉内熔炼,然后用高压水雾化设备进行合金雾化,雾化后烘干成银铜合金粉;
(2)将银铜合金粉烘干筛选后,将粒度在100目 ~300目的粉末装入内氧化炉进行氧化,氧化时温度控制在500℃~800℃,氧气压保持在0.2 MPa ~0.6MPa,经2 h~10h氧化后取出检测;
(3)将步骤(2)制得的银氧化铜预氧化粉检测符合要求后,在100MPa~250MPa等静压压强下将预氧化后的粉末压制成坯料;
(4)在高温烧结炉中对坯料烧结,在氮气气氛保护下,烧结温度750℃~900℃,烧结时间2~4h,挤压模具的预热温度为350℃~500℃,挤压速度为3 m/min ~8m/min,挤压比为10~120,挤压后的银氧化铜板材厚度为3 mm ~7mm;
(5)T2铜板材加工成厚度为6 mm ~12mm;
(6)将银氧化铜板材、T2铜板接触面清洗干净、烘干,结合面抛光打磨,且在银氧化铜板材与T2铜板之间添加银皮复合,银皮厚度为0.2~0.4mm;
(7)在高温烧结炉中对固定好的银氧化铜/铜坯料烧结,在氮气气氛保护下,烧结温度700℃~800℃,烧结时间2 h ~4h,复合轧制变形量为50%~70%,复合轧制后的银氧化铜/铜板材厚度为3 mm ~6mm;
(8)复合轧制后的银氧化铜/铜板材经反复冷加工热处理,轧制成银氧化铜/铜复合电触头带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银氧化铜/铜复合电触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Ag锭、Cu锭和混合稀土按重量比:90.8:8.7:0.5的比例,取Ag锭26.64Kg、Cu锭2.553Kg和混合稀土0.147Kg,置于中频熔炼炉内熔炼成液态后,用高压水雾化设备进行合金雾化,雾化后的颗粒经烘干,筛选后将粒度在100目~300目的粉末装入内氧化炉内氧化,氧化时温度控制在550℃,保持0.6MPa的氧气压,氧化4h后取出,经检测符合要求后采用冷等静压工艺,放入压力150MPa的专用压力设备中加工成坯锭,然后在温度为870℃的设备内烧结4h,挤压成板材后,再抛光打磨后和铜板复合,在氮气气氛保护下,烧结温度为730℃,烧结时间为3h,复合轧制变形量为70%,复合轧制后的银氧化铜/铜板材经轧制成银氧化铜/铜复合电触头带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银氧化铜/铜复合电触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Ag锭、Cu板和混合稀土按重量比:91.7:7.8:0.5的比例,取Ag锭26.90Kg、Cu板2.289Kg和混合稀土0.147Kg,置于中频熔炼炉内熔炼成液态后,用高压水雾化设备进行合金雾化,雾化后的颗粒经烘干,筛选后将粒度在100~300目的粉末装入内氧化炉内氧化,氧化时温度控制在580℃,保持0.5MPa的氧气压,氧化2小时后取出,经检测符合要求后采用冷等静压工艺,放入压力150MPa的专用压力设备中加工成坯锭,然后在温度为850℃的设备内热处理4h,挤压成板材,再抛光打磨后和铜板复合,在氮气气氛保护下,烧结温度为750℃,烧结时间为1h,复合轧制变形量为68%,复合轧制后的银氧化铜/铜板材经轧制成银氧化铜/铜复合电触头带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银氧化铜/铜复合电触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银氧化铜/铜复合电触头带材的厚度为0.5 mm ~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希合金有限公司,未经中希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67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快速电磁斥力机构的分相式智能低压双断点集成电器
- 下一篇:自动旋转拖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