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可降解共聚物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06373.6 | 申请日: | 2011-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1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任杰;曾超;张乃文;常少坤;冯舒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G18/42 | 分类号: | C08G18/42;C08G18/6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降解 共聚物 | ||
1.一种生物可降解共聚物,其特征在于以聚羟基酸或聚氨基酸、聚合物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酸或聚合物多元胺作为原料,通过直接熔融缩聚法制备共聚物,然后共聚物再相互通过偶联反应形成一种新型可降解共聚物;该共聚物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其中,R1为多元醇、多元胺、多元酸或多元酸酐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R2为CnH2n+1,其中n为1-10、苯基或取代苯基中任一种;R3为可降解聚羟基酸或聚氨基酸;R1结构占共聚物的总摩尔比的10%-50%,R2结构占共聚物的总摩尔比的10%-50%,R3结构占共聚物的总摩尔比的50%-90%,共聚物链段中若含有苯环结构,则苯环类链段占聚合物摩尔比例不超过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是聚丙烯酸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丙三醇、聚乙烯醇、聚氧化丙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甘油、1,4-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三羟基甲基丙烷、1,2,6-己三醇、季戊四醇、双季戊四醇、山梨醇、木糖醇及符合通式CnH2n+2-x(OH)x(x≥3)的多羟基醇或它们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酸酯多元醇是指通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单体(共)聚合而得到的具有多个羟基的聚合物,所述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单体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线性或支化(甲基)丙烯酸戊酯、己酯、庚酯、辛酯或更高的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环己基酯或叔丁基苯乙烯、癸酸乙烯酯或十二烷酸乙烯酯或(甲基)丙烯酸羟基丁基酯中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是通过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丙三醇为起始单体,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开环反应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胺是乙二胺、亚丙基二胺、亚己基二胺和二亚乙基三胺、亚己基二胺、1,4-丁二胺、1,3-丙二胺、六亚甲基四胺、二[聚环氧乙烷2二胺]、二亚乙基三胺、二乙烯三胺或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酸为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辛烯基琥珀酸、十二碳烯基琥珀酸、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偏苯三酸或二聚脂肪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酸酐为癸酸酐、十二烷酸酐、十二烷基琥珀酸酐或十二碳烯基琥珀酸酐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羟基酸为聚乳酸类聚酯及其共聚物、聚羟基脂肪酸酯、聚己内酯、聚β-羟基丁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聚乙烯醇、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聚对苯酰胺或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类聚酯是聚乳酸和聚乙醇酸,所述的共聚物是聚乳酸/乙醇酸、聚乳酸/乙二醇、聚乳酸/氨基酸、聚乳酸/己内酯、聚乳酸/壳聚糖或聚乳酸/聚乙丙基丙烯酰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基酸为聚赖氨酸、聚谷氨酸、聚天冬氨酸、聚鸟氨酸、聚精氨酸或聚组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637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