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盖板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05873.8 | 申请日: | 2011-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7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新;贺狄龙;郭小烛;李辉;饶晓东;丁邵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30;H01M2/08 |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宣圣义 |
| 地址: | 23001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盖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盖板,属壳体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1991年日本Sony公司发明研制出二次锂离子电池并商品化以来,锂离子电池迅速发展,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在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上不断应用,由于动力锂离子电池单体电芯一般容量较大,为了避免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短路、过充、过放等造成的严重后果,单体电池一般装有防爆装置。目前,锂离子电池常用的防爆装置有两种,防爆刻痕和防爆阀,这两种防爆装置原理为当电池内压达到一定值时,防爆刻痕或者防爆阀破裂放出气体。这两种防爆装置虽然设计简单,但对于生产设备精度要求非常高,生产一致性差。利用防爆刻痕和防爆阀设计制造的电池在防爆刻痕和防爆阀破裂后,整个电池即报废。
锂离子电池根据包装不同分为软包电池和壳体电池,其中壳体电池一般为铝壳电池。铝壳电池在化成工艺中普遍采用开口化成,由于电解液易于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控制化成过程环境湿度,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投入,增加了生产成本;在化成过程中负极生成SEI膜同时产生大量气体,由于注液孔很小,造成气体在排出注液孔时带出电解液,这一方面造成电解液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电解液流到电池壳体上造成电池壳体的污染,形成电池外观不良品,此外,由于电解液的损失还可能导致电池容量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既具有注液作用,又具有防爆功能的锂离子电池盖板。
其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盖板,包括穿插固定在电池盖板上的电极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极柱为底端敞开,顶端封闭的中空管状,其内中空部分呈下部直径大于上部直径的结构形状,上部一侧开设有注液、防爆孔;电极极柱的上部外缘为螺纹状,其上套装有弹性套管,保护罩与电极极柱的上部外缘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其技术效果是:由于在电池盖板上穿插固定类似自行车气门芯结构形状的电极极柱,故壳体电池通过该电极极柱上部一侧开设的注液、防爆孔向电池壳内注液后,由弹性套管进行封孔,再由保护罩对弹性套管进行保护,当电池内部压力较小时,弹性套管可有效阻止外界气体和水分通过注液、防爆孔进入电池壳内;当电池壳内的气体压力过大时,气体则可通过该注液、防爆孔使弹性套管变形,从而释放气体,起到防爆的作用;同时,壳体电池在化成过程中可以采用闭口化成方式,当电解液在被产生的气体带出或者溅射到电极极柱内壁时,则可顺利回流,从而有效避免了电解液在开口化成过程中的损失和对于电池壳体的污染,且无需控制化成环境湿度,既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盖板,包括穿插固定在电池盖板1上的电极极柱。电极极柱3为底端敞开,顶端封闭的中空管状,其内中空部分呈下部直径大于上部直径的结构形状,上部一侧开设有注液、防爆孔6。电极极柱的上部外缘为螺纹状,其上套装有弹性套管4,保护罩5与电极极柱的上部外缘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所述穿插固定在电池盖板1上的电极极柱3与电池盖板之间设有密封绝缘体2。电池盖板、密封绝缘体和电极极柱可注塑为一体。
所述弹性套管4采用耐油、耐HF酸、耐80℃以内高温的具有抗老化,富有弹性的高分子类脂类材料。
所述保护罩5采用与电极相同的金属材料。
电池盖板上的正、负电极极柱既可单独采用上述电极极柱的结构形状,也可分别采用上述电极极柱的结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58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动力CAFS灭火器
- 下一篇:一种适合高污染天气的呼吸面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