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护肝脏并具醒酒功能的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4874.0 | 申请日: | 201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9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福俤;周玉付;郭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752 | 分类号: | A61K36/752;A23L1/29;A61P1/16;A61P25/32;A61K31/355;A61K31/36;A61K31/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睿 |
地址: | 2000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 肝脏 醒酒 功能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肝脏保护,尤其涉及一种催肝脏有保护作用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指因长期、大量饮用含乙醇的饮料所致的肝脏损害性病变,初期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嗜酒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但迄今为止尚无防治酒精性肝病的特效药物,而中医中药则显示出了越来越大的优势。同时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在全世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日趋年轻化,并被公认为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的病因之一,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现代医学对NAFLD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寻找更好地阻断NAFLD进展或治疗、改善患者的药物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提供能够预防或治疗酒精性肝病和NAFLD的新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和具有醒酒功能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保护肝脏并具醒酒功能的组合物,所述的组合物中含有:
30-180重量份芝麻素,
1-6重量份五味子乙素,
150-900重量份枳椇子提取物,
150-900重量份葛花提取物,
0.0012-0.0072重量份维生素B12,和
14-84重量份维生素E。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组合物中含有:
60-180重量份芝麻素,
2-6重量份五味子乙素,
300-900重量份枳椇子提取物,
300-900重量份葛花提取物,
0.0024-0.0072重量份维生素B12,和
28-84重量份维生素E。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中,所述的枳椇子提取物是枳椇子的水醇提取物;所述的葛花提取物是葛花的水醇提取物;所述的维生素E是维生素E醋酸酯。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
将30-180重量份芝麻素,1-6重量份五味子乙素,150-900重量份枳椇子提取物,150-900重量份葛花提取物,0.0012-0.0072重量份维生素B12,和14-84重量份维生素E混合,得到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
将60-180重量份芝麻素,2-6重量份五味子乙素,300-900重量份枳椇子提取物,300-900重量份葛花提取物,0.0024-0.0072重量份维生素B12,和28-84重量份维生素E混合。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的用途,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物或食品;所述的酒精性肝损伤或酒精中毒是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的用途,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脂肪肝的药物或食品;所述的脂肪肝是慢性酒精性脂肪肝、和/或膳食性脂肪肝。
据此,本发明提供了能够预防或治疗酒精性肝病和NAFLD的新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2中各实验组小鼠醉酒时间统计。
图2是实施例2中各实验组醉酒百分率统计。
图3是实施例3中各实验组小鼠醉酒时间统计。
图4是实施例3中各实验组小鼠醉酒百分率统计。
图5是实施例4中小鼠是否醉酒状态对比;其中
A是服用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和酒后的小鼠状态;B是服用酒后的小鼠状态。
图6是实施例4中各实验组小鼠醉酒时间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图。
图7是实施例4中各实验组小鼠肝体重指数。
图8是实施例4中各实验组小鼠血清乙醇脱氢酶活性检测。
图9是实施例4中各实验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检测。
图10是实施例4中各实验组小鼠肝匀浆谷胱甘肽含量检测。
图11是实施例4中各实验组小鼠肝匀浆甘油三酯含量检测。
图12是实施例4中各实验组小鼠肝匀浆丙二醛含量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48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