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04330.4 申请日: 2011-01-11
公开(公告)号: CN102078336A 公开(公告)日: 2011-06-01
发明(设计)人: 严令耕;潘林梅;李伟东;阮君山;倪荷芳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5/64 分类号: A61K35/64;A61P7/02;A61P9/00;A61P43/00;A61K35/56;A61K35/6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46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具有 改善 微循环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中药组合物和制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人体的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它如同一条大河,逐渐分支和灌溉着四周的土地一样。也在营养着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当血液经过大血管到达细小的微动脉时,它流经分布广泛的毛细血管网,再汇合流入细小的微静脉。由于这部分血管口径很小,肉眼看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因此称为微循环。近年来有人提出微循环的概念除了血液微循环以外,还包括淋巴液和组织液的微循环,它们是指毛细淋巴管中的淋巴液微循环和微小的组织管道中的组织液循环。但通常所说的微循环是指研究比较深入的血液微循环。在血液微循环的血管中,引导血液流入的微动脉,由于管壁有平滑肌,可以收缩和舒张,决定着微循环的流入量;引导血液流出的微静脉,管壁也有平滑肌,它的活动决定着毛细血管血流的流出量;而毛细血管是没有平滑肌的,只有一层血管内皮细胞和外面的基膜,因此壁最薄,物质容易通过管壁进出血管,其主要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自20年代以来就已开始了微循环的研究,但微循环这个名词是在1954年第一届美国微循环会议上才正式确定和使用。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成立微循环学会,已召开了六次世界性微循环大会,三次亚洲微循环大会。微循环的研究已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血流,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

微循环供给组织细胞氧气和养料,带走代谢废物,保证了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微循环紊乱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急性的炎症、创伤、烧伤、休克,慢性的溃疡病、肝炎、肝硬化、老年性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改善微循环有助于身体的强健和疾病的康复,寻求好的改善微循环的方法一直为医学界所重视。

改善微循环和增加血流量的方法包括药物和非药物疗法两大类。在药物疗法中以山莨菪碱,阿托品,樟柳碱等为代表,它们共同特点是扩张微血管,加快血流速度,从而增加血流量。我国从青海唐古拉山的草药山莨菪中提取出的山莨菪碱作用最为突出,它有明显的扩张微血管和增加血流量作用,同时还减少血小板和白细胞的聚集和减少微血栓形成,如今它已成为我国临床医生治疗微循环紊乱和抢救某些重症病人的一个广泛应用的药物。此外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川芎、虎杖等也有明显增加血流量作用。

在非药物疗法中,常用的多种物理疗法,包括超短波、频谱、氦氖激光、热疗、矿泉浴等均有扩张微血管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遗传基因等因素,微循环障碍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患病率高,复发率高是微循环障碍疾病的主要特点,同时反映出微循环障碍疾病治疗药物市场的需求巨大。中成药已经在微循环障碍疾病用药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中成药副作用小,疗效确切,适用于长期用药,适应了微循环障碍疾病容易复发的特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中药组合物。为了达到这个目地,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中药组合物,它所含的活性成分由下列重量份原料配比制备而成:土鳖虫10-30份、水蛭10-30份、地龙10-30份、全蝎10-30份、蜈蚣10-30份、僵蚕10-30份和刺参10-30份。

一种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中药组合物,它所含的活性成分由下列重量份原料配比制备而成:土鳖虫20份、水蛭20份、地龙20份、全蝎20份、蜈蚣20份、僵蚕20份和刺参20份。

其特征在于剂型是冻干粉。

制备上述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为:取处方量的药物,放入研钵,加入液氮(15g/g),迅速冷冻,捋冻块压碎,转移至研钵研磨,边研磨边加液氮,直至成细末(150目);捋研磨好的药物转移至冻干瓶中,应用冷冻干燥机冷冻干燥,冷冻干燥分为预冻、升华和二次升华三个阶段,预冻阶段:捋箱内温度降至-39℃至-41℃,维持6-8小时;升华阶段:当冷凝器的温度达到-39℃至-41℃时,对整个系统抽真空,压强设置在15-20帕之间,温度在20-30分钟升至1-3℃,维持16-18小时;二次升华阶段:捋温度升至22-28℃,维持8-12小时,制成冻干粉。

优选方法为:上述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预冻阶段先捋冷冻干燥箱内温度降-40℃,维持7小时;升华阶段当冷凝器的温度达到-40℃时,对整个系统抽真空,压强设置在18帕,温度在25分钟时升至2℃,维持17小时;二次升华阶段:捋温度升至25℃,维持10小时,制成冻干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43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