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接收机性能测试的频谱分析算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04106.5 | 申请日: | 2011-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0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国睿安泰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 地址: | 210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接收机 性能 测试 频谱 分析 算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频谱分析算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接收机性能测试的频谱分析算法,属于信号处理算法。
背景技术
ADC动态性能测试和IQ正交特性测试是接收机性能测试的关键指标。
目前对AD转换器动态特性测试主要有两种已成体系的标准:IEEE-1241和DYNAD。
DYNAD基于标准ADC输出信号的频域的对称性,仅研究0到 (为采样频率)范围频域,没有考虑实际I、Q通道的不平衡造成复数信号的频谱总会存在一定的镜像。IEEE-1241虽然考察从到的整个频域的性能,但和DYNAD一样都没有对信噪比(SNR)加以研究。
这两种标准都没有对具体的频谱分析方法、窗函数选择方法和不同能量谱线数量提取方法加以讨论。
至于IQ正交特性测试方法国内虽有众多研究,并没有形成有效标准。
另外,对于这些测试方案已有的讨论都没有涉及分析工具和测试精度。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频谱分析,确定窗函数的选择方法,从而确定直流、信号、镜像、谐波、噪声及杂散等分量的提取方法和频谱旁瓣数量的估算方法;在整个频域完成ADC动态性能测试和IQ正交特性测试,ADC动态性能测试包含信噪比()在内五项指标的用于接收机性能测试的频谱分析算法。
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接收机性能测试的频谱分析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对采集来的数据调用该算法的不同函数计算相应指标:
IrrDb()指镜像抑制比;
SfdrDb()指无杂散动态范围;
SnrDb()指信噪比;
SinadDb()指信号与噪声加失真比;
ThdDb()指总谐波失真;
Enob()指有效位;
以上为ADC动态性能指标;
AmpErr()指幅度一致性误差;
PhaseErr()指相位正交性误差;
以上为I路和Q路信号的正交特性指标;
步骤2:求解上述指标:
(1)ADC动态性能指标的具体求解方法为:
a, 根据信号幅度即ADC位数决定窗函数类型,具体为4位ADC选海明窗,6位ADC选布莱克曼窗,8~22位ADC选布莱克曼海瑞-7窗,其他位数ADC选汉宁窗;
b,对加窗后的I、Q两路数据进行复数FFT,得到复数数组的频谱;
c, 在整个频域内找出各分量的谱线集合,谱线数目均由所用的窗函数决定,具体为布莱克曼窗选分量谱线左右各3根谱线,布莱克曼海瑞-7窗选分量谱线左右各7根谱线,其他窗选分量谱线左右各2根谱线;
d, 根据定义求出各个指标:
镜像抑制比;
无杂散动态范围;
信噪比;
信号与噪声加失真比;
总谐波失真;
有效位;
(2)I路和Q路信号的正交特性指标的求解方法为:
a,对I、Q两路数据直接进行实数FFT,得到两路数据的幅度谱;
b,依次求出两路幅度谱的最大值,即分别为I路、Q路信号频域最大模值,根据幅度一致性误差定义,求得I路和Q路信号的幅度一致性误差;
c,根据相位正交性误差定义,求得I路和Q路信号的相位正交性误差;
步骤3:通过在算法程序中设定有效位数,可以控制算法精度;
当待采集信号特性为16位AD、IQ两路标准正弦信号幅度一致即=0 dB且相位正交即=0°时,调用该算法的结果是幅度一致性误差-0.007585dB、相位正交性误差 -0.000022°、信噪比172.342920dB、无杂散动态范围 96.498415dB、信号与噪声加失真比95.555793dB、总谐波失真-95.523528dB、有效位15.580696。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数据采集量N≥2K时,幅度一致性()准确度0.008 dB、相位正交性()准确度0.0001°、信噪比()准确度0.18 dB、无杂散动态范围()准确度0.000001 dB、信号与噪声加失真比()准确度0.00001 dB、总谐波失真()准确度0.00001 dB、有效位()准确度0.000001 d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用于接收机性能测试的频谱分析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国睿安泰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国睿安泰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41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