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控侵蚀的坡耕地有限顺坡耕作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03780.1 | 申请日: | 2011-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0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韦杰;杨华;金慧芳;陈国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 地址: | 40004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侵蚀 耕地 有限 耕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耕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调控侵蚀的坡耕地有限顺坡耕作方法,属于坡耕地农业耕作和土壤侵蚀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坡耕地是三峡库区粮食经济作物的主产载体,也是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和入库泥沙的主要来源。库区坡耕地面积约68.6万hm2,是中国坡耕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核素示踪表明,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强烈,侵蚀速率介于 远高于林草地的侵蚀速率三峡库区坡耕地年侵蚀量达9450万t,占库区年总侵蚀量的60%以上,入江泥沙量占三峡库区入江泥沙总量的46%。因此,坡耕地是区域内最主要的侵蚀产沙单元。坡耕地大量的水土流失,增大了坡耕地的利用难度,不仅会造成耕地质量下降,使本来就很紧张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而且大量的入库泥沙会威胁水库安全。同时,径流溶解和土粒吸附携带化肥、农药、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机物和有毒物质汇集沟谷河道,流入水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面源污染严重。因此,治理坡耕地(特别是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三峡库区近20年来采取了“坡改梯”等工程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水土保持效果,但水平梯田工程量大(土方量3000~6000 m3/hm2),造价高(3 万~10万元/hm2,这还不包含坡面水系配套投资),梯埂占地多(7%~12%),且需要高强度的人力物力投入。三峡库区坡耕地面积大,陡坡耕地比例高,据估计,若把库区50%的坡耕地改成梯地,需投资12.4~37.2亿元。在目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受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因素的制约,完全依靠坡改梯工程解决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是不现实的。同时,目前的治理面积相对于水土流失面积而言比例太小。据估计,要完成三峡库区坡耕地改造至少需要50年时间。此外,由于目前工程措施实施时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一些地方农民不太乐意接受,总体效果不甚理想。
相比而言,耕作措施投入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水土流失,是近几十年解决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由于顺坡耕作比较省力,广大山区的农民为了便于耕作和雨季土壤沥水,一直习惯于顺坡耕作。
虽然顺坡耕作方便、省力,但坡面径流形成的初期处于较为分散均匀的流动状态,沿垂直于等高线的方向流动,在顺坡耕作的情况下,迅速沿坡汇集,流量不断增加,作用于已被雨滴溅蚀作用分散和破坏的单粒或细粒,在坡面迅速形成超渗径流并顺坡流失,造成坡耕地土壤结构的破坏、流失和养分的耗竭。研究表明,在坡度较小的坡耕地上,顺坡耕作每亩年流失泥沙量达3吨多。因此,这种耕作方式导致坡耕地严重的水、土、肥的流失,是一种需要改进的坡耕地耕作模式。横坡耕作是针对水土保持而提出的新的坡耕地耕作方式,但在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水土保持意识不到位的情况下,推广实施难度比较大,而且完全的横坡耕作容易受暴雨径流冲刷显得不尽适宜。
因此,目前缺乏一种低投入、操作方便、省力,而且效果比较好的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入小、操作方便、省力、效果较好的用于调控侵蚀的坡耕地有限顺坡耕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调控侵蚀的坡耕地有限顺坡耕作方法,先将坡耕地上的每一地块沿等高线方向分割为若干小的耕作单元(或称亚地块),再在每一个耕作单元上进行顺坡耕作。具体分割时,根据不同的坡度设置不同的分割间距(即耕作单元坡面长度,或称亚地块坡长),当坡耕地坡度为5°-10°时,耕作单元坡面长度为8-10米;当坡耕地坡度为10°-15°时,耕作单元坡面长度为5-8米;当坡耕地坡度为15°-20°时,耕作单元坡面长度为4-6米;当坡耕地坡度为20°-25°时,耕作单元坡面长度为3-5米;25°-30°未退耕坡耕地耕作单元坡面长度为2-4米。
所述地块通过沿等高线方向的水平沟分割为若干小的耕作单元,水平沟宽20-40厘米,深10-30厘米。
所述地块通过沿等高线方向的土埂分割为若干小的耕作单元,在土埂上靠内侧种植植物篱,其余部分作为耕作行走道;土埂宽10-100 cm;内侧高10-30 cm,外侧高30-100 cm;植物篱株距为20±2cm。
所述地块四周设有连通的排水沟,在该地块位置最低的一角设有沉沙凼,沉沙凼与排水沟相通;每年春季或每次暴雨后将沉沙凼淤积的泥沙返还地块上坡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师范大学,未经重庆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37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破坏性盗取的电动车充电站
- 下一篇:互补色立体摄/照像机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