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热输入焊接用结构钢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03640.4 | 申请日: | 2011-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0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朱伏先;张朋彦;王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38/54 | 分类号: | C22C38/54;C22C38/58;C22C38/16;C21C5/28;C21C7/06;B21B37/74 |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 地址: | 11000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入 焊接 结构钢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大热输入焊接用结构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0.03~0.12wt%、Si:0.10~0.30wt%、Mn:1.2~2.0 wt%、P:≤0.015 wt%、S:≤0.008% wt%、Al:≤0.03 wt%、Cr:≤0.5 wt%、Mo:≤0.5 wt%、Nb:≤0.03 wt%、Ti:0.005~0.03 wt%、 Ni:0.01~1.0 wt%、Cu :0.01~1.0wt%、 B:0.0001~0.003 wt%、Ca:0.0001~0.008 wt%、N:0.002~0.007 wt%、O:0.001~0.006 wt%,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碳当量小于0.4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其特征在于:轧态钢板抗拉强度500~800MPa,经400KJ/cm焊接热输入后,-20℃冲击功平均值大于70J。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经400KJ/cm焊接热输入后的组织特征在于:熔合线部位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和针状铁素体,其中原奥氏体晶界处为多边形块状的先共析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小于50μm,所占面积分数小于40%;原奥氏体晶粒内部为微细针状铁素体,所占面积分数大于6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热输入焊接用结构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冶炼:铁水经转炉冶炼后,入LF炉精炼,达到目标化学成分后进行连铸;
(2)连铸:采用低过热度浇注,铸坯下线堆冷;
(3)轧制: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工艺,轧制成20~100mm厚度钢板;
(4)冷却:钢板轧后开始冷却温度≥750℃,先水冷,然后空冷至室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热输入焊接用结构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1)中,在转炉添加Si、Mn、Al,调整钢水到达精炼阶段的氧含量在10~300ppm范围后,依次添加Ti、Cr、Mo、Cu、Nb、Ni、B、或Ca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合金添加量按钢板化学成分目标值添加,并控制各元素添加的间隔时间为0~20min。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热输入焊接用结构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2)中,结晶器采用弱冷却,二冷段均匀冷却,铸坯从出结晶器到矫直点采用强冷却,冷却速度为0.1~5℃/s;矫直点的温度大于950℃;矫直后采用弱冷,冷却速度小于10℃/min。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热输入焊接用结构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3)中,再结晶区轧制阶段,开轧温度1000~1100℃,道次变形量10~35%;未再结晶区轧制阶段,开轧温度850~950℃,累积变形量40~90%。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热输入焊接用结构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4)中,轧后钢板开始冷却温度≥750℃,以10~50℃/s速度,在线水冷到500~650℃,然后空冷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364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馏塔用液位控制系统
- 下一篇:声光多米诺骨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