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03488.X | 申请日: | 2011-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6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敏;叶勤;李娓;张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P21/02 | 分类号: | C12P21/02;C12R1/19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重组 大肠杆菌 发酵 生产 谷胱甘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重组大肠杆菌高效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方法。
背景技术
谷胱甘肽(GSH)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由L-谷氨酸、L-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谷胱甘肽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参与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氧及营养物质的运输,维持内源酶的活力,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等。临床上谷胱甘肽用于抗辐射、抗肿瘤、抗氧中毒、抗衰老和协调内分泌的治疗。此外谷胱甘肽也被用作食品添加剂,用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强化食品中的氨基酸成分。
谷胱甘肽主要的生产方法有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发酵法和酶法。其中发酵法生产谷胱甘肽将菌体培养和谷胱甘肽合成在一个过程中完成,能有效解决谷胱甘肽合成时ATP供应的问题,相关的报道和应用较多,发酵水平也在逐渐提高,采用的菌株主要为酵母菌,如酿酒酵母和假丝酵母,或基因工程菌,如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等。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GSH高产菌株的研究,主要是将来源于大肠杆菌或酿酒酵母的谷氨酰基半胱氨酸合成酶(GCS)和谷胱甘肽合成酶(GS)基因在宿主菌中过量表达,是提高发酵法生产水平的主要途径。例如:陈坚等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6) 43: 211–214)在大肠杆菌中过量表达大肠杆菌中的GCS和GS,重组菌JM109 (pVB03) 的GSH生产水平可以达到34.8 mg /g湿菌体;陈少欣等(Bioprocess Biosystem Engineering (2009) 32:729-735)在毕赤酵母中表达酿酒酵母中的GCS和GS,用重组菌毕赤酵母GS115(pGAPZHGSH)进行高密度发酵,菌体浓度达98.15g(干重)/L,GSH的浓度达到4.15 g/L,单位菌体生产水平为42 mg/g 干菌体。许善峰等构建了既包含谷胱甘肽合成酶,同时又表达半胱氨酸合成相关酶系的甲醇酵母。金大勇等进一步开发了该菌株的发酵工艺,发酵88小时GSH的浓度达到6.58 g/L,菌体浓度大于300OD。
以上生产方法的周期较长,单位菌体的生产水平仍然偏低,需要进一步提高生产强度和单位菌体生产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快、谷胱甘肽的产量和得率高的利用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公开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方法,包括以下阶段:
(1)通过分批培养或补料分批培养大量获得表达外源性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的重组大肠杆菌细胞,所述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指同时具有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和谷胱甘肽合成酶活性的蛋白;
(2)过量表达阶段(1)所述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
(3)加入L-谷氨酸、L-半胱氨酸和甘氨酸三种前体氨基酸实现谷胱甘肽的高效发酵法生产。
阶段(1)中所述重组大肠杆菌为BL21/pET28a-gshF或者JM109/pTrc99a-gshF。
阶段(3)中三种前体氨基酸的加入方式为一次性加入、多次分批加入或缓慢流加。
发酵过程中使用的发酵碳源为葡萄糖、乳糖、甘油和乙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重组大肠杆菌菌株可通过常规方法进行高密度培养实现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的高表达,如斜面培养活化菌种、种子培养,采用各种培养基进行高密度发酵,包括基本培养基或复合培养基。通过补料培养基或底物流加提高菌体密度,并对温度、pH、溶氧等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技术思路如下:
(1)种子培养:斜面种子(斜面培养基——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 5g/L、氯化钠 10 g/L、琼脂20 g/L)活化后接入种子培养基(蛋白胨 10 g/L、酵母提取物 5 g/L、氯化钠 10 g/L),37℃培养过夜。
(2)发酵和产物合成:种子培养液以2-10%的接种比例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开始分批培养,发酵温度28~37℃,搅拌转速300~1000rpm,通气量0.5~2vvm,pH6.0~8.0,DO 10%以上,调节转速及通气量维持发酵液的溶氧水平不低于10%,在碳源消耗完后,向发酵培养基中流加补料培养基。菌体达到较高浓度后过量表达双功能合成酶,当其活性达到足够高后,添加三种前体氨基酸,其浓度为10~60 mmol/L。继续培养至单位体积谷胱甘肽不再增加。
(3)谷胱甘肽分析:发酵液加入10%的三氯乙酸,混合均匀,4℃放置一小时,离心取上清液,采用HPLC方法测定谷胱甘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34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防沙发电机组
- 下一篇:带有排水及布线的箱型房角立柱连接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