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电源驱动式有害气体滤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0526.6 | 申请日: | 201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0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伟;张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伟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3/00;E21F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郭元艺 |
地址: | 317602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驱动 有害 气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煤炭生产安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电源驱动式有害气体滤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频仍。严重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而其中值得人们高度注意的就是矿难。常见的矿难有:瓦斯爆炸、煤尘爆炸、透水事故、矿井失火、顶板塌方等等。
在矿难发生后,幸存的矿工必须进到救生仓或避难硐室以等待救援,但救生仓和硐室在无电源的情况下温度、湿度和有害气体的处理是必须解决的几个难题,本装置就此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手动式,能有效过滤有害气体,同时又可具备降温和除湿功能的无电源驱动式有害气体滤除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电源驱动式有害气体滤除装置,它包括配有入气口的过滤单元及气体诱导单元;所述过滤单元的出气口与气体诱导单元的内腔相通;在所述气体诱导单元内固定设有涡轮送风装置;所述涡轮送风装置包括涡轮扇及与其配接的手动驱动机构;所述手动驱动机构固定设于气体诱导单元之上,其包括手摇柄及变速器;所述手摇柄工作轴的动力经变速器传递至涡轮扇的工作轴;在所述气体诱导单元上设有过滤气体出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在所述气体诱导单元内还固定设有制冷单元。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制冷单元包括毛细管单元及蒸发器;所述毛细管单元的端口与蒸发器的端口相通。
进一步地,本发明过滤单元内置入有害气体滤材。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手摇柄工作轴上可固定设有单向轮。
本发明通过采用过滤单元,在硐室和救生仓内可有效过滤有害气体。本发明通过采用手动式涡轮送风装置,避免了因二次用电所可能导致的爆炸失火现象的发生,很好地解决了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另外,通过采用制冷单元,可达到降温和除湿的目的,改善了井下逃生人员的生存环境。
本发明通过采用过滤单元,在矿难发生时可有效过滤有害气体。本发明通过采用手动式涡轮送风装置,避免了因二次用电所可能导致的爆炸失火现象的发生,很好地解决了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另外,通过采用制冷单元,本发明可有效降低施救区域的环境温度,改善了井下逃生及救生人员的生存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E-E向剖视图。
图中:1为入气口;2为过滤单元;3为气体诱导单元;4为出气口;5为涡轮送风装置;6为涡轮扇;7为手动驱动机构;8为工作轴;9为手摇柄;10为变速器;11为过滤气体出口;12为制冷单元;13为毛细管单元;14为蒸发器;15为有害气体滤材;16为出水口;17为单向轮;18为冷却介质入口;19为冷却介质出口;20为风道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无电源驱动式有害气体滤除装置,它包括配有入气口1的过滤单元2及气体诱导单元3;所述过滤单元2的出气口4与气体诱导单元3的内腔相通;在所述气体诱导单元3内固定设有涡轮送风装置5;所述涡轮送风装置5包括涡轮扇6及与其配接的手动驱动机构7;所述手动驱动机构7固定设于气体诱导单元3之上,其包括手摇柄9及变速器10;所述手摇柄9工作轴8的动力经变速器10传递至涡轮扇6的工作轴;在所述气体诱导单元3上设有过滤气体出口11。
为降低施救区域的环境温度,本发明在所述气体诱导单元3内还可固定设有制冷单元12。通过热交换原理,本发明在过滤有害气体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周围的环境温度。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所述制冷单元12包括毛细管单元13及蒸发器14;所述毛细管单元13的端口与蒸发器14的端口相通。当然,本发明也可采用其它制冷方案。
根据实际需要,本发明过滤单元2内可置入活性炭滤材15。当然,也可选用其它滤材。
本发明在所述气体诱导单元3的底部可设有出水口16。蒸发器14在工作时,会在周边区域产生冷凝水,上述冷凝水可通过收集通道经出水口16排出。
为使过滤气体的排出更加流畅,本发明所述过滤气体出口11与水平面的夹角a=30°。
为保证涡轮扇6能单向独立的旋转运行,本发明在所述手摇柄9工作轴8上固定设有单向轮17,其功能类似于自行车的飞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伟,未经李国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05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波段激光防护聚碳酸酯镜片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手摇打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