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制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69893.5 | 申请日: | 201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9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津森千花;片冈显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17/00 | 分类号: | B60T17/00;F02D41/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苏卉;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制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照驾驶员的制动操作而使车辆产生制动力的车辆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减轻驾驶员的制动操作时的操作负担,在车辆制动系统中设有对发动机的进气负压进行利用的增力装置。该增力装置是利用由发动机的进气负压引起的制动负压与大气压之差而对制动踏板的踩下操作进行辅助的装置。因此,当在发动机处于停止状态时进行了制动操作的情况下,由于增力装置的制动负压减小,因而可能无法辅助制动踏板的踩下操作。因此,以往公知有通过起动处于停止状态的发动机来恢复制动负压的技术。例如,该技术公开于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
另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行驶中再次起动停止的发动机时,将节气门的节气门开度设定得小于怠速状态时的节气门开度。而且,在下述的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规定以上的车速且规定以下的增力装置的制动负压时,解除怠速停止而起动发动机。在与该怠速停止解除相伴的发动机起动时,在关闭节气门之后起动发动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003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853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0575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这样一来,虽然能够通过发动机的起动来恢复制动负压,但在该恢复控制时驾驶员进行制动操作的情况下,由于随着制动负压的恢复,制动踏板被推向踩下方向,因此有时可能产生驾驶员所不期望的过度的制动力。特别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制动负压快速恢复,制动踏板因制动负压的恢复控制而处于被一口气踩下的状态,因此有可能引起驾驶员所不期望的紧急制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制动系统,能够改善上述现有例所存在的不良情况,在维持按照驾驶员意图的制动力的状态下恢复制动负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制动系统,为了恢复与发动机的进气路径相连的增力装置的制动负压而起动该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为了恢复行驶中的制动负压而起动发动机时,向开启侧对所述发动机的节气门的节气门开度进行控制。
此处,优选为,基于所述节气门的节气门开度控制的所述制动负压的恢复控制是在驾驶员进行制动器踩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的。
而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制动系统,为了恢复与发动机的进气路径相连的增力装置的制动负压而起动该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为了恢复行驶中的制动负压而起动发动机时对制动踏板产生与驾驶员的踏板踩踏力反向的踏板反力。
此处,优选为,所述踏板反力是在驾驶员进行制动器踩下操作的过程中产生的。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制动系统通过在发动机起动时使节气门的节气门开度向开启侧打开,从而延迟进气速度的生成速度。因此,该车辆制动系统能够延迟增力装置的制动负压的恢复速度。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制动系统通过在发动机起动时对制动踏板产生与驾驶员的踏板踩踏力反向的踏板反力,从而能够抑制产生驾驶员所不期望的过大的踏板踩踏力。根据该车辆制动系统,在制动负压恢复时,能够避免制动器踩下操作中的制动踏板与驾驶员的意图相反地被推压的情况。因此,该车辆制动系统能够在产生按照驾驶员意图的制动力的状态下使制动负压恢复,并且,也能够消除与制动负压的恢复相伴的制动踏板被推压这种操作上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制动系统的实施例1的结构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车辆制动系统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车辆制动系统的控制动作的时间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制动系统的实施例2的结构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的车辆制动系统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的车辆制动系统的控制动作的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制动系统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该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
(实施例1)
基于图1至图3,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制动系统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图1的标号1表示本实施例的车辆制动系统。此处,举针对每个车轮WFL、WFR、WRL、WRR车轮制动力能够调节的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98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厚铜板精细阻焊桥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扬声器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