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音速叶片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9662.4 | 申请日: | 201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0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明连千寻;高桥康雄;圆岛信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04D29/38 | 分类号: | F04D29/38;F01D5/14;F01D9/02;F04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音速 叶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流动的整体或者一部分成为跨音速以上的流动场的场合的跨音速叶片、以及使用该跨音速叶片的轴流旋转机械。
背景技术
以近年来的燃料高价为背景,工业用燃气轮机、喷气式发动机这样的轴流旋转机械的效率提高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作为轴流旋转机械的效率提高方法,列举降低叶片的损失。这里,叶片的损失大体分为在叶片的径向截面(叶片形状)发生的剖面损失和其他损失。作为其他损失的例子有冲击波损失、二次流动损失等。在每一级的载荷较大的近年的轴流旋转机中,由于向叶片流入的工作流体的马赫数增加,所以有冲击波损失增加的趋势。也就是,冲击波损失的降低较大地有助于提高旋转机性能。
此外,近年来,研究了向燃气轮机的压缩机入口的吸气管道部喷雾细微液滴,利用液滴的蒸发来冷却吸气从而实现性能提高的技术(Water Atomization Cooling,WAC)。再有,关于WAC,例如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由于如果实施WAC则压缩机入口温度低下,所以作为燃气轮机整体有压力比增加的趋势。再有,因WAC的蒸发而成为主流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因水蒸气的混合相比空气,音速降低,所以流动的速度和音速的比即马赫数会增加。由此,可预想到跨音速级中的冲击波损失增加。
一直以来进行了降低冲击波损失的研究,其中之一有如下研究:改变连接各叶片高度位置中的叶片形状的重心位置的线即积叠线的形状。作为涉及改变积叠线的形状的技术,如专利文献2所示提出了如下的叶片:使从作为内周侧截面和外周侧截面的中间截面的平均直径截面到内周侧截面的各截面以及外周侧截面移动到上游侧从而构成S字形状的积叠线,并且使外周侧截面的移动量最大。根据专利文献2,通过使外周侧移动到上游从而能够降低因冲击波发生的各种损失。另外,如果使外周侧移动到上游侧,则由于在外周侧,流动快速开始增速,静压降低,因而内周侧的流量流入外周侧而减少,存在内周侧的边界层容易扩展的问题,但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使平均直径截面附近的各叶片截面向下游侧的移动量变小,从而抑制因该内周侧的边界层扩展引起的损失增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928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157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2所示的跨音速叶片由于使降低起因于外周侧截面的冲击波的损失和抑制内周侧截面的损失增加并存,相比现有的跨音速叶片能够期待性能提高。再有,由于抑制在内周侧截面的剥离,所以还可以期待对于压力比增加的流动场的失速裕度(失速余量)的增加。但是,在压力比增加的流动场中,形成引起失速这样的较大的剥离区域的部位不限于内周侧截面,所以有对于失速余量的增加的效果被限定的可能性。再有,在专利文献2中,没有记载各高度位置的叶片形状的详细结构,有通过选择适当的叶片形状来实现性能的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实现因冲击波引起的损失的降低的同时增加对于整个叶片高度方向位置的失速余量的跨音速叶片。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跨音速叶片用于通过的气流的整体或一部分成为跨音速以上的流动场,其特征在于,使叶片的各高度位置的截面与连接叶片的前边缘和后边缘的线平行地移动,从与旋转机械的旋转轴或外周侧壳体连接的内周侧截面到在叶片高度方向位于距上述内周侧截面最远位置的外周侧截面,使连接在各高度位置的叶片截面的重心位置的积叠线向工作流体的上游侧移动,并且形成为使各高度位置的叶片截面的最大厚度位置从上述内周侧截面到外周侧截面向叶片的后边缘侧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跨音速叶片用于通过的气流的整体或者一部分成为跨音速以上的流动场,其特征在于,使叶片的各高度位置的截面与连接叶片的前边缘和后边缘的线平行地移动,在相比位于与旋转机械的旋转轴或外周侧壳体连接的内周侧截面和位于叶片高度方向中心的平均直径截面之间的、某个叶片高度位置靠内周侧截面侧,使连接在各高度位置的叶片截面的重心位置的积叠线的轴向位置为固定,从上述某个叶片高度位置到外周侧截面侧,上述积叠线向工作流体的上游侧移动,并且形成为使在各高度位置的叶片截面的最大厚度位置从上述内周侧截面到外周侧截面向叶片的后边缘侧移动。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实现因冲击波引起的损失的降低的同时增加对于整个叶片高度方向位置的失速余量的跨音速叶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96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