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确定预编码权重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68566.8 | 申请日: | 2010-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9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 发明(设计)人: | A.尼尔森;F.阿特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B7/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柯广华;朱海煜 |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确定 预编 权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确定通信系统中、尤其是具有可重新配置天线的MIMO或MISO系统中的预编码权重的方法。
背景技术
预编码是一种支持MIMO无线电系统中的多层传输的波束成形。仿真已经表明,预编码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并且因此它已被包含在LTE的标准化中。在预编码中,多个流中的每个流从基站处的发射天线发射,其中每个天线具有独立和适当的加权,使得吞吐量在基站与用户设备(UE)之间最大化。可在UE计算预编码权重,然后UE通知基站应当使用哪些预编码权重。
通常,仅使用在码本中存储的有限数量的预定义预编码权重。码本在基站和UE处均为已知的,因此当UE通知基站应当使用哪些预编码权重时,UE仅需要发送与预编码权重在码本中具有的位置对应的编号(索引)。这个编号通常称作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在基站使用的天线越多,在码本中需要越多预编码权重。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将可能在基站使用8个或更多天线,这将需要相当大的码本。
对于大码本存在若干问题:使用哪些预编码权重的计算变得耗费时间和耗费能量;许多比特必须从UE发送给基站以通知要使用哪些预编码权重;存在选择与“非物理(un-physical)”预编码矢量对应的预编码权重的较大概率。因此,需要通过每当可能的时候从预定码本中去除这些非物理预编码矢量来减小码本的大小。
未来的无线系统将在基站使用可重新配置天线,以便增加通信网络的容量并且节省能量。可重新配置天线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它们能够改变天线端口的波束指向和波束宽度,并且由此改变基站的辐射图和覆盖区域。
不同的预编码权重将生成不同方向的预编码波束。但是,通过可重新配置天线,基站处的天线单元的波束将随时间而改变。如果由预编码权重创建的预编码波束指向与天线单元的辐射图不同的另一方向,则天线将变得失配,并且将传送提供给天线的功率的很少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方法相比,提高在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进行通信时使用生成基站的所选覆盖区域内的至少一个预编码波束的预编码权重的概率的方法。
这个目的通过一种用于确定通信网络中的基站与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之间的预编码权重的方法来实现。所述基站配备了多个天线的天线结构,在覆盖区域中提供覆盖。预编码权重被存储在基站和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可用的码本中。该方法包括:选择使用覆盖区域的部分;在基站确定码本中存储的生成覆盖区域的所选部分内的至少一个预编码波束的预编码权重子集;以及把所确定的生成覆盖区域的所选部分内的至少一个预编码波束的预编码权重子集通知至少一个用户设备。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在于,更少比特必须从UE发送给基站以通知要使用哪些预编码权重。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在于,更少计算必须在UE进行以查找最佳预编码权重,这节省能量和时间。
本发明的又一个优点在于,存在选择生成所选覆盖区域以外的预编码波束的预编码权重的更小概率,这将提高性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详细描述可发现其它目的和优点。
附图说明
结合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提供的下列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现有技术的通信系统。
图2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具有基站的所保持覆盖区域的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
图3示出适合实现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它的天线结构具有覆盖区域以及该覆盖区域内的预编码波束。
图4示出一种适合于实现本发明的基站,它的天线结构具有比图3中要小的覆盖区域。
图5示出一种适合于实现本发明的基站,它的天线结构具有比图3和图4中甚至更小的覆盖区域。
图6示出一种适合于实现本发明的基站,它的天线结构具有与图5相比的备选覆盖区域。
图7示出一种适合于实现本发明的基站,它的天线结构具有分为两个部分的覆盖区域。
图8和图9示出按照发明方法所使用的对不同天线配置编索引的示例。
图10是示出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85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