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喷射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66734.X | 申请日: | 2010-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3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 发明(设计)人: | 大前和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M61/18 | 分类号: | F02M61/18;F02M6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喷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喷射阀。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为了降低从内燃机排出的颗粒(由黑烟、碳、烃等构成的颗粒状物质),使燃料的喷雾微粒化的做法是有效的。作为以使燃料的喷雾微粒化为目的的提案,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设置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燃料喷嘴的喷孔在上游侧具备第一喷孔部、在下游侧具备第二喷孔部。进而,在第二喷孔部中,在第二喷孔部的内壁与从第一喷孔部流出的喷射流之间具有将喷射流的一部分作为燃料块进行收纳的收纳部。即,对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燃料喷嘴,通过在喷孔内部增大下游侧的喷孔截面积而有效地产生空化(cavitation),实现燃料的微粒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9481号公报
然而,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的提案,根据阀针的升起量的不同,朝喷孔流入的燃料的量、流速不同。因此,难以在阀针处于低升起状态时、和阀针处于高升起状态时双方产生最佳的空化。即,在使喷孔的截面积急剧扩大而产生空化的情况下,当阀针的升起量增大时,会因燃料的流路面积的扩大而导致负压不足,从而难以产生空化。另一方面,当设定流路面积、喷孔的形状以便在升起量增大时产生合适的空化时,则当阀针处于低升起状态时存在空化过多的顾虑。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无论阀针的升起量如何,均适当地产生空化,并促进燃料的微粒化。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说明书所公开的燃料喷射阀的特征在于,上述燃料喷射阀具备:喷嘴体,该喷嘴体在前端部设置有袋腔室,且设置有在该袋腔室内开口的喷孔;阀针,该阀针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喷嘴体内,在该阀针与上述喷嘴体之间形成有通往上述袋腔室的燃料导入路;以及筒形状的控制件,该控制件由在上述喷嘴体内的上述袋腔室的上缘部与上述喷孔之间设置的定位部定位,并且,当上述阀针升起而成为燃料朝上述袋腔室侧流入的状态时,该控制件朝上游侧变位,使得该控制件的上游侧缘部的位置接近上述阀针。
从燃料导入路朝袋腔室流入的燃料能够在流路的面积急剧扩大、流路急剧地弯曲的部分产生空化。伴随阀针的升起,控制件朝上游侧变位,使得该控制件的上游侧缘部的位置接近阀针,由此,能够将控制件的上游侧端部与阀针之间的间隔维持在狭窄状态。通过了被维持在狭窄状态的控制件的上游侧缘部与阀针之间的燃料随后流入流路面积扩大的区域,由此能够产生空化。这样,通过使控制件的上游侧缘部追随阀针升起而变位,即便阀针升起量变化也能够高效地进行空化,能够适当地产生空化。
能够形成为:上述控制件在内周侧的上游部具有第一倾斜面,该第一倾斜面以随着趋向下游侧而趋向上述喷嘴体的中心侧的方式倾斜,上述阀针具备第一对置面,该第一对置面随着趋向下游侧而与上述第一倾斜面分离。
通过使第一倾斜面和第一对置面分离,能够制作出流路面积扩大的区域。当通过了被维持在狭窄状态的控制件的上游侧缘部与阀针之间的燃料流入由第一倾斜面和第一对置面包围的区域时,会产生空化。
能够形成为:上述控制件在内周侧的下游部具有第二倾斜面,该第二倾斜面以随着趋向下游侧而趋向上述喷嘴体的内壁侧的方式倾斜。通过具有第二倾斜面,能够利用沿着第二倾斜面流动的燃料使控制件浮起。通过控制件浮起,控制件的上游侧缘部朝上游侧变位。
这样,能够形成为:在控制件具有第二倾斜面的同时,上述阀针具备朝上述第二倾斜面突出的突出部。通过设置突出部、缩窄阀针与第二倾斜面之间的流路面积,能够强化由通过该区域的燃料产生的使控制件上升的力,从而能够促进控制件的上升。
并且,能够形成为:上述控制件与设置于上述喷嘴体的上述喷孔的位置对应地在下端部具备切口部。燃料通过切口部流入喷孔。此时,通过切口部的燃料将控制件推起。能够设定成:上述切口部具备从控制件的内周侧朝外周侧倾斜的受压面,并且,上述切口部的在上述控制件的外周面的开口面积小于在上述控制件的内周面的开口面积。由此,伴随着通过切口部的燃料向燃料的受压面的碰撞,控制件被推起。
能够形成为:在上述控制件被上述定位部定位的状态下,上述切口部至少堵塞上述喷孔的一部分。控制件被定位的状态成为低升起状态。当喷孔的一部分由切口部堵塞时,燃料从偏于一侧的方向流入喷孔。由此,流入喷孔的燃料在喷孔内成为回旋流。并且,能够使通过切口部流入喷孔的燃料产生空化。结果,实现了燃料的微粒化、低渗透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67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马达控制装置
- 下一篇:LDMOS晶体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