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供电墙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4336.4 | 申请日: | 201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83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聃;白冰;赵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H02J5/00 | 分类号: | H02J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孙征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供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无线供电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无线供电墙。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科技的进步,使得家中的家电产品越来越多,一般家电产品可分为充电式以及非充电式的,充电式家电产品每使用一段时间,就必须接上充电器进行充电,充电器的电源插头与外部电源作电性连接,非充电式家电产品则直接将电源插头与外部电源作电性连接。以非充电式家电产品而言,其摆设位置必须邻近于外部电源,否则使用者就得使用延长线来连接非充电式家电产品与外部电源。如此的连接,将让使用者得顾虑到延长线的配置以及安全问题。
随之,无线供电的构想应运而生。目前,一种利用磁耦合共振来进行电力传输的无线供电技术被提出,其利用非辐射性磁耦合,也即两个相同频率的谐振物体产生很强的相互耦合,采用单层线圈共同组成谐振回路,不会发射电磁波,减少能量浪费。当使用缠绕了5圈粗铜线作为天线的线圈,在进行2米传输时效率约为40%,距离为1米时效率可高达约90%,其将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无线供电技术。
因此,将此种无线供电技术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例如电视机等家用电子装置,将会给使用者提供非常大的便利性,而且能到高效电力供给以及低电磁干扰等目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无线供电方式将有效解决房间布线繁乱、家电位置固定、居室墙面被插座破坏等问题,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与此同时,无线供电还能大量节省布线所用的铜、塑料、橡胶等材料,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低碳环保。
一般地,无线供电系统包括无线电力发射端及无线电力接收端。无线电力发射端连接至市电电源,且包括一个无线供电线圈。无线电力接收端设置于电视机等被供电的电子装置中,且无线电力接收端包括一个无线接收线圈。在无线供电系统正常供电时,一般需要无线供电线圈和无线接收线圈的位置关系一定,如相互平行。
然而,现如今,上述无线供电系统在电视等电子装置中的应用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安装时,无线电力发射端通常需要固定在房屋的墙体上或嵌入房屋的墙体内,这样一来,导致无线供电模块无法移动,且会破坏居室墙面,影响美观。同时,安装、拆卸和维修均比较麻烦。此外,如果将无线电力发射端嵌入房屋的墙体内,无线电力发射端的散热问题也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会影响无线电力发射端的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供电墙,可用于安装无线供电模块以便向电子装置供电。
本发明提出一种无线供电墙,其包括本体、一第一供电模块及一第一电源接口,其中,本体为一绝缘板状体;第一供电模块及第一电源接口均设置于本体上;且第一电源接口连接第一供电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作为本体的正面,第一供电模块设于与本体的第二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本体为具有容置空间的绝缘板状体,其包括底板及从底板周缘垂直延伸而成的侧壁,底板与侧壁围设形成一个容置空间,该至少一供电模块设于底板上并容置于容置空间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无线供电墙进一步包括一第二供电模块,该第一供电模块包括一第一无线供电线圈,适于为具有第一功率的电子装置供电,该第二供电模块包括一第二无线供电线圈,适于为具有第二功率的电子装置,该第一功率与第二功率大小相同或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无线供电线圈与该第二无线供电线圈的耦合方向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本体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上设有一个承载板,该承载板与本体的第一表面具有一定的夹角,该第二供电模块设置于该承载板,该第一供电模块设于与本体的第二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本体本体包括底板及从底板周缘垂直延伸而成的侧壁,底板与侧壁围设形成一个容置空间,该第一供电模块设于底板上并容置于容置空间内;底板背向容置空间的表面上设有有一个承载板,该承载板与底板具有一定的夹角,该第二供电模块设置于该承载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无线供电线圈与该第二无线供电线圈的耦合方向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本体为绝缘板状体,其包括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第一供电模块及该第二供电模块并排设于与本体的第二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未经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43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