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4156.6 | 申请日: | 201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3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梅谷明;本桥季之;雨谷龙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乐仕株式会社;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30;H01M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顾红霞;彭会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合在二次电池模块中的用于输入和输出电力的模块端子,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例如如下模块用的端子:多个所述模块连接起来以构成电动车辆(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低排放车辆越来越受到欢迎。因此,人们进行了研发以提高二次电池的充电容量,并且提出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模块,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模块。
在专利文献1中,构成二次电池模块的每个二次电池单元按照如下方式构造:正电极和负电极(内部电极对)交替层叠,在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设置有分隔件,并且电解液被密封在绝缘的袋形外套内,从而获得高的能量密度。通过串联连接多个二次电池单元(层叠的电池单元),能够进一步提高二次电池模块的充电容量。
在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二次电池模块类似的包括多个层叠的电池单元的二次电池模块中,将外螺纹件拧入到设置在层叠的电池单元上的端子内,以便固定电气配线。在进行这种操作时,如果没有细心地执行拧入外螺纹件的操作,那么外螺纹件的末端可能碰到层叠的电池单元的主体部分,从而损坏该电池单元;或者外螺纹件的末端可能抵接到层叠的电池单元的端子或者电极上,从而引起短路。
相关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04-111098-A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端子,该模块端子防止拧入到端子主体的内螺纹部分中的外螺纹件与层叠的电池单元的主体或者端子发生干涉。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在模块中的模块端子,所述模块包括电池组,在所述电池组中,多个层叠的电池单元连接起来,所述模块端子用于向所述电池组输入电力/从所述电池组输出电力,所述模块端子包括:
端子主体,其由金属板制成,具有用于与外螺纹件配合以便固定电气配线的端子部分,并且与所述电池组的电极电连接;以及
绝缘的干涉防止部件,其安装在所述端子主体上,
其中,所述端子主体或者所述干涉防止部件具有内螺纹部分,所述外螺纹件拧入所述内螺纹部分,使得所述外螺纹件的远端面向所述电池组的端面,并且
其中,所述干涉防止部件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端子主体上的安装部分和壁部分,所述干涉防止部件设置在拧入到所述内螺纹部分中的所述外螺纹件的远端与所述电池组的端面之间,使得所述壁部分设置在拧入到所述内螺纹部分中的所述外螺纹件的远端与所述电池组的端面之间。
根据上述构造,当外螺纹件拧入内螺纹部分中时,干涉防止部件位于外螺纹件的远端和电池组的端面之间,使得外螺纹件的远端与干涉防止部件抵接。因此,能够防止外螺纹件与层叠的电池单元的主体和端子发生干涉。更具体地说,仅通过将干涉防止部件的安装部分安装到端子主体上,就能够将壁部分设置在拧入到内螺纹部分中的外螺纹件的远端与电池组的端面之间。因此,通过简单的装配工作就能够形成用于防止外螺纹件与层叠的电池单元的主体或端子发生干涉的干涉防止构造。
虽然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构造,但是,各个部分可具有如下所述的具体构造。
根据上述构造,本发明还可提供一种模块端子,
其中,所述端子部分是由所述端子主体的一个端部形成的,所述内螺纹部分设置在所述端子部分内。
根据上述构造,本发明还可提供一种模块端子,
其中,在所述端子主体上形成有平坦的板形安装区域,
所述干涉防止部件的安装部分包括平坦的板形基部和柔性夹形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设置为与所述基部的下表面平行并且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基部的下表面之间限定的间隔是恒定的,所述基部的一个侧边缘和所述安装件的一个侧边缘连接起来,并且
所述干涉防止部件通过用所述基部和所述安装件保持所述安装区域来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端子主体上。
根据上述构造,仅通过用干涉防止部件的基部和安装件保持端子主体的安装区域就能够将干涉防止部件容易地安装到端子主体上。此外,由于干涉防止部件能够在端子主体的安装区域上滑动,所以即使外螺纹件的远端的伸出长度不同,也能够通过干涉防止部件吸收伸出长度的差别。
根据上述构造,本发明还可提供一种模块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乐仕株式会社;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百乐仕株式会社;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41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