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流体热交换器以及使用了该三流体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供热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63644.5 | 申请日: | 2010-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2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 发明(设计)人: | 国眼阳子;楠本宽;小谷正直;小松智弘;内田麻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28D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热交换器 以及 使用 空气调节 热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流体热交换器以及使用了该三流体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供热水系统,尤其涉及如下空气调节供热水系统优选的三流体热交换器以及使用了该三流体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供热水系统,即、切换制冷与制热来进行的空气温度调节用制冷剂回路、进行热水储存的供热水用制冷剂回路、使用于蓄热箱的温水制冷剂回路通过三流体热交换器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冷冻循环。
背景技术
以提高空气调节机与供热水机的节能性为目的,专利文献1与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组合了供热水用制冷剂回路与空气温度调节用制冷剂回路的空气调节供热水系统。该空气调节供热水系统是如下装置,即、具备供热水用制冷剂回路、空气温度调节用制冷剂回路、空气温度调节用冷温水回路,供热水用制冷剂回路与空气温度调节用制冷剂回路通过设于空气温度调节用冷温水回路内的水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
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水热交换器是如下多管式热交换器,即、由外管与多条内管构成,将规定条数的内管用作空气温度调节用制冷剂回路、将剩余的内管用作供热水用制冷剂回路,并且,使空气温度调节用冷温水回路的冷温水在外管与内管的缝隙流通。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有宗旨,即、根据该多管式热交换器,供热水用制冷剂回路与空气温度调节用制冷剂回路利用冷温水而配置为热交换关系,从而,由于供热水用制冷剂回路的蒸发压力为水热源,因此不会如空气热源那样地变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高温热水的输出,并且还可以进行制冷及制热。
另外,专利文献3中,作为抑制供热水用热交换器的设置面积大型化的技术,公开了如下构成,即、通过螺旋状地卷绕多管式热交换器,来维持导热面积并使设置面积小型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宗旨,即、根据该螺旋状卷绕的热交换器,在延长导热管的管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热交换器的小型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2489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0-2489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696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空气调节供热水系统的节能性,作为制热、供热水的热源,考虑例如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所得到的温水等自然能源。在将上述的专利文献1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系统设为即使相对于自然能源的温水回路也能够进行热交换的系统的情况下,除了供热水用制冷剂回路与空气温度调节用制冷剂回路的热交换用的中间热交换器,还需要增设供热水用制冷剂回路与自然能源的温水回路的热交换用的中间热交换器、和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与自然能源的温水回路的热交换用的中间热交换器,从而产生装置大型化的课题。
另外,当如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多管式热交换器形成为由第一流体所流动的内管与第二流体所流动的内管两种构成的内管时,在用作能够在第一流体、第二流体、在外管内流动的第三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三流体热交换器的情况下,由于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通过第三流体进行热交换,所以导热性能降低。
为了提高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热交换性能,考虑对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所流通的内管进行接合。在此,对于接合而言,有机械式接合(例如,利用螺纹固定、带捆束的接合)、冶金接合(例如,利用作为焊接的一种的钎焊、压焊等的接合)方法。此外,钎焊(ロゥ付け)也称作钎焊(蝋付け)或者钎焊(ろぅ付け),以下,称作钎焊(ロゥ付け)。然而,在将该接合的构成应用于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小型化的机构的情况下,因内管彼此的接合而引起内管固化,从而难以使多管式热交换器旋转成螺旋状,难以实现小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热交换器以及使用了该热交换器空气调节供热水系统,即、能够构成利用自然能源的空气调节供热水系统而进一步提高节能性能,并且,能够实现空气调节循环、供热水循环以及自然能源循环所使用的三流体间的热交换器的导热性能与小型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主要采用如下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36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