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铆连接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3070.1 | 申请日: | 201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1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B·科皮茨;R·赖因哈特;T·舒斯特;H·施泰因梅茨;B·齐格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姆勒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14 | 分类号: | B23K11/14;B23K35/02;B23K11/00;B23K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张亚非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用于将至少一个部件(16)不可松开地固定在另一部件(24)上的方法,其中将热铆钉(12)插入至少一个第一部件(16)的孔(14)内并将该热铆钉(12)的杆(20)的端面(18)与所述另一部件(24)的表面(22)焊接,随后在热铆钉(12)的塑性变形下镦粗热铆钉(12)的杆(20),直至热铆钉(12)的头部(28)利用预应力至少局部地处于所述至少一个部件(16)的表面(30)上,
其特征在于,使热铆钉(12)的头部(20)至少局部地处于所述至少一个部件(16)的表面(30)上所利用的预应力被调整到一预先规定的数值。
2.用于将至少一个部件(16)不可松开地固定在另一部件(24)上的热铆连接(10),该热铆连接具有热铆钉(12),该热铆钉包括头部(28)和与该头部连接的杆(20),该杆的远离所述头部(28)的端面(18)与所述另一部件(24)的表面(22)焊接,其中,热铆钉(12)的杆(20)在塑性变形下被镦粗,
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28)的在所述至少一个部件(16)的表面(30)上的支承面的内径(D)与所述杆(20)的截面面积(d1)具有一比例,借助该比例,用于将所述头部(28)至少局部地支承在所述至少一个部件(16)的表面(30)上的预应力可以被调整到一预先规定的数值。
3.用于将至少一个部件(16)不可松开地固定在另一部件(24)上的热铆连接(10),该热铆连接具有热铆钉(12),该热铆钉包括头部(28)和与该头部连接的杆(20),该杆的远离所述头部(28)的端面(18)与所述另一部件(24)的表面(22)焊接,其中,热铆钉(12)的杆(20)在塑性变形下被镦粗,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头部(28)与所述杆(20)之间的过渡区(32)内具有一间隙(34),借助该间隙,用于将所述头部(28)至少局部地支承在所述至少一个部件(16)的表面(30)上的预应力可以被调整到一预先规定的数值。
4.用于将至少一个部件(16)不可松开地固定在另一部件(24)上的热铆连接(10),该热铆连接具有热铆钉(12),该热铆钉包括头部(28)和与该头部连接的杆(20),该杆的远离所述头部(28)的端面(18)与所述另一部件(24)的表面(22)焊接,其中,热铆钉的杆(20)在塑性变形下被镦粗,
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28)的头部厚度(d2)构造为用于,将用于使所述头部(28)至少局部地支承在所述至少一个部件的表面(30)上的预应力调整到一预先规定的数值。
5.用于将至少一个部件(16)不可松开地固定在另一部件(24)上的热铆连接(10),该热铆连接具有热铆钉(12),该热铆钉包括头部(28)和与该头部连接的杆(20),该杆的远离所述头部(28)的端面(18)与所述另一部件(16)的表面(22)焊接,其中,热铆钉(12)的杆(20)在塑性变形下被镦粗,
其特征在于,所述杆(20)具有第一长度区域(36)和第二长度区域(38),其中,仅所述杆(20)的所述长度区域(36、38)之一在塑性变形下被镦粗。
6.用于将至少一个部件(16)不可松开地固定在另一部件(24)上的热铆连接(10),该热铆连接具有热铆钉(12),该热铆钉包括头部(28)和与该头部连接的杆(20),该杆的远离所述头部(28)的端面(18)与所述另一部件(16)的表面(22)焊接,其中,热铆钉(12)的杆(20)在塑性变形下被镦粗,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部件(16)具有与所述杆(20)的发生塑性变形的区域(38)共同作用的底切部(58)。
7.用于将至少一个部件(16)不可松开地固定在另一部件(24)上的热铆连接(10),该热铆连接具有热铆钉(12),该热铆钉包括头部(28)和与该头部连接的杆(20),该杆的远离所述头部(28)的端面(18)与所述另一部件(16)的表面(22)焊接,其中,热铆钉(12)的杆(20)在塑性变形下被镦粗,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部件(16)上的孔(14)具有一加宽部位(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姆勒股份公司,未经戴姆勒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307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摄像装置
- 下一篇:脆性材料基板的分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