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拟器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2210.3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4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格伦·G·斯卡拉尼;克雷格·比肖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前瞻思维产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B60R16/02;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苗源;王漪 |
地址: | 美国佛***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拟器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当便携式电子装置定位在具有电气系统的车辆中或其上时用于替代在该装置中的电池的动态电池模拟器,该动态电池模拟器包括:
能够改变其输出电压以适应于附接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压要求的电源控制模块;
用于从车辆的电气系统传输电力到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入端;
用于提供电力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输出端;
用于从电源适配器传递控制信号到便携式电子装置以选择性地开启和关闭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输出端;
电池替代模块,该模块被配置为替代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中的电池并且包括用于通过提供电力的输出端从电源控制模块中传递电力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池替代电路;
用于确定车辆的电气系统的电力状态的点火感应控制器;及
与点火感应控制器通信并且用于在车辆的点火或电气系统关闭之后在预定时间减少从车辆的电气系统传递电力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至少一个计时器和开关;
其中,当连接到便携式电子装置和车辆的电气系统时,该电池模拟器提供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力在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池相同的电压、阻抗、电流、及电容的90-110%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电池模拟器,其中,该电池替代模块从电源控制模块传递电力到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中的终端,这些终端被配置为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池接收电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电池模拟器,其中,该点火感应控制器包括用于确定车辆的电气系统的电力状态的模拟-数字转换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电池模拟器,其中,车辆的电气电力系统包括点火系统和限制来自点火系统的电压尖峰的传输的动态电池模拟器离散电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电池模拟器,其中,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位置检测系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电池模拟器,其中,该计时器的预定时间被设定为允许便携式电子装置在减少从车辆的电气系统传递电力到便携式电子装置之前完成其待处理的数据传递操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电池模拟器,其中,该动态电池模拟器包括微处理器并且可由其控制,该微处理器可由激励或算法控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电池模拟器,其中,动态电池模拟器从车辆的电气系统牵引少于1.0mA。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电池模拟器,其中,该动态电池模拟器具有少于5%稳态电压纹波,并且在少于500奈秒中校正瞬态响应或负载条件。
10.一种响应于指示车辆已经开启的触发信号来控制连接到该车辆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开/关状态和可控电源的方法,其中,当该车辆的电气系统上电时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开启,并且其中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多个激活呼叫状态,这些激活呼叫状态包括空闲呼叫状态以及激活呼叫状态,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便携式电子装置;
开启车辆点火,然后关闭点火并响应于点火的关闭而开始第一计时器;
若第一计时器期满并且便携式电子装置在空闲或激活呼叫状态时,自动地指令便携式电子装置关闭;
之后,响应于计时器期满来确定便携式电子装置是否是上次关闭;
之后,在发送信令关闭便携式电子装置之后,关闭连接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可控电源;
之后,基于响应于计时器期满确定便携式电子装置是上次关闭,或
响应于车辆点火被上电而自动地开启附接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可控电源,该自动地开启包括供应控制信号到便携式电子装置并且指令便携式电子装置开启;或
若车辆的触发信号不指示车辆已经开启则使得便携式电子装置仍处于关闭状态。
11.一种控制连接到车辆触发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开/关状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监测车辆触发器的电压;
自动地开启模拟附接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池的可控电源,发送信令到便携式电子装置以“开启”该装置,并且继续监测该装置确保其连续“开启”;及
在检测到车辆触发器关闭时,启动计时器计时,其中,在计时器期满并且车辆触发器保持“关闭”时,向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发送信号从而将其“关闭”,并且可控电源“关闭”,其中
不间断地监测从车辆触发器测量的电压和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前瞻思维产品有限公司,未经前瞻思维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221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