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1790.4 | 申请日: | 201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4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J·德布吕津;G·德勒斯贝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FCI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1 | 分类号: | H01R13/631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永建 |
地址: | 法国吉***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电力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一般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构造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的端子形成电接触的导电端子。连接器可包括保护性壳体。具体在电力连接器的情况中并且为了防止与连接器的端子意外接触,尤其是防止人的接触,该壳体可构造成大体上包围端子并且将待接触的对应的配合端子接收在壳体中。
已经发现,在使第一连接器和配合的第二连接器的组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配合和脱离的重复循环之后,端子会由于端子抵抗配合连接器的壳体而受到磨损。这会降低接触可靠性。另外,粗糙接触区域可导致减少的接触表面区域并且由此导致所建立的接触的电阻增大,这增大了损失。尤其在电力连接器的情况中,例如当传输数十安培或更大的电流时,该损失可导致显著加热的产生,这可能对附近设备造成危险。
由此,期望存在一种减少上述问题的改进的连接器组件。
发明内容
在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组件中,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电接触表面部分被防止与要进行电接触的配合的第二连接器的壳体进行机械接触。由此,阻止或减小了在将要建立电接触的表面部分处刮擦壳体引起的端子磨损。这样,与在发生该接触的连接器组件中相比,能够在更多的配合和脱离循环中维持第一端子的形状和表面质量。这提高了要形成的接触的可靠性并且其降低了由于糟糕或劣化的电接触表面引起的接触电阻的增加。
权利要求2中的连接器组件促进了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配合。该连接器组件的被成形用于引导的部分或用于短接的引导部可进一步确定第一接触端子相对于壳体和/或第二端子的具体位置和/或朝向,从而确保第一电接触表面部分和第二电接触表面部分之间的电接触并且防止在第一和/或第二电接触表面部分之外建立电接触。引导部分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引入部分。为壳体设置引导部分,尤其是设置引入部分,使得不需要为第二端子设置引导部分。这可减小第二端子的尺寸并且由此减小第二连接器的整体尺寸。还可以减小第二端子的材料消耗并且由此可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在该连接器组件中,第二接触端子不需要构造用于接触和引导并且由此可单独优化建立电接触。
权利要求3的连接器组件确保在第一端子的预定位置和/或朝向处防止壳体和第一电接触表面部分之间的机械接触。该预定位置和/或朝向可由适当的方法限定,例如连接器的键控和/或极化(polarisation)。孔的形状与第一端子的形状组合也可用以限定该预定位置和/或朝向。
已经发现,接触端子的大体平面接触表面之间的电接触并不是在接触端子的整个期望表面区域上建立,而仅在少量接触点处建立电接触而提供了点状接触表面,这例如是由于端子的和/或连接器整体的磨损和/或制造公差造成的。结果形成低的总接触表面且由此形成更高的接触电阻,造成损耗和加热。接触点的数目和位置由于配合/脱离循环引起的磨损而会变化。该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是为端子设置可从接触端子的邻近部分延伸的凸形部,这允许建立到该凸形部的可靠地接触。
根据权利要求4的连接器减小了该凸形部的磨损。该凸形部优选地沿针对接触端子的相应长度的显著部分的第一方向延伸,以提供具有增大的总接触表面面积的大体线性接触表面,由此降低伴随的损耗。
根据权利要求5的连接器组件允许增大凸形部的曲率半径,从而允许增大第一和第二接触端子之间在第一和第二电接触表面部分处的电接触的最终表面面积。
权利要求6的连接器组件提供了保护第一电接触表面部分使其免于与其它物体机械接触的保护。
第一和第二电接触表面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可用导电材料镀覆以增强电接触。诸如金、银的适当的镀覆材料可防止接触表面的氧化和/或提供总体上高的导电性。
根据权利要求7的连接器组件阻止在第一和第二电接触表面之间沿着端子边缘建立电接触。这消除了用于防止沿着边缘的毛边等的制造步骤,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另外,已经发现,镀覆材料趋于不够强固地附着到尖锐的弯曲部分,诸如被镀覆物体的边缘部分,使得镀覆金属沿着该边缘部分比边缘部分之外的部分可能磨耗的更快,例如比更接近表面部分的中间的部分。另外,由于制造的原因,镀覆材料可沿着边缘部分聚集,降低了接触表面的平面度。这可导致这些部分略突起超过相邻部分并且由于这些突起部分进而导致相反接触端子的增加的磨损。权利要求7的连接器组件有助于防止该问题。
其它方面限定在权利要求8至10中。
附图说明
图1是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是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3A是插头接触端子的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FCI公司,未经FCI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17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