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险杠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60744.2 | 申请日: | 201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5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敬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48 | 分类号: | B60R19/48;B60K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孙丽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险杠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险杠组件。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其形成有空气导管部,该空气导管部通过上侧罩部件、下侧罩部件、以及左右两侧的导流引导板,从而将来自车辆前侧的冷却空气导入至被搭载于散热器芯支架上的散热器中(例如,参照参考文献1)。在该结构中,为了确保刚性,而在下侧罩部件上于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一体地形成有多个纵肋板壁。
在先技术文献
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060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结构中,导流引导板与下侧罩部件被分体构成。因此,部件数量将增加,从而成本将增加。
此处,为了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考虑将导流引导板与下侧罩部件一体地形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导流引导板除具有导管功能之外,还同时具有下部减震器的功能。即,当在作为下部减震器而发挥功能的下侧罩部件上从车辆前侧作用有由碰撞体产生的碰撞载荷时,导流引导板将相对于该碰撞载荷而产生反力。
但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对碰撞体的碰撞载荷进行吸收,从而优选为,在下侧罩部件中的、导流引导板所处的部位上,朝向碰撞体的反力不会局部增高,换言之,在主体部的各个部位上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力的不均较小。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保险杠组件,即,即使导流板与主体部一体地形成,也能够抑制在主体部的各个部位上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力的不均。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具备:主体部,其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保险杠罩和热交换器之间,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多个纵肋板,其分别在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上一体地形成,并朝向车辆下侧延伸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相互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导流肋板,其在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上一体地形成且朝向车辆上侧延伸,并将来自车辆前方的冷却空气引导至所述热交换器,并且,所述导流肋板的前端相对于所述多个纵肋板的前端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错开。
根据该保险杠组件,导流肋板在主体部的上表面上一体地形成。因此,与导流肋板和主体部被分体构成的情况相比,由于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因此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此外,该导流肋板的前端相对于多个纵肋板的前端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错开。因此,例如和导流肋板的前端的位置与多个纵肋板中的某一个纵肋板的前端的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一致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主体部中导流肋板的前端所处的部位的刚性。由此,即使在主体部上从车辆前侧作用有由碰撞体产生的碰撞载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主体部中导流肋板的前端所处的部位处朝向碰撞体的反力局部性增高的情况。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在主体部的各个部位处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力的不均。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被构成为,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中,包括所述多个纵肋板和所述导流肋板在内的多个肋板的前端分别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以等间距而排列。
根据该保险杠组件,与包括多个纵肋板以及导流肋板在内的多个肋板的前端分别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以不等的间距而排列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主体部的各个部位处的刚性的不均。由此,能够更进一步地抑制在主体部的各个部位处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力的不均。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被构成为,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中,所述导流肋板具有:倾斜部,其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前部,其被形成在所述倾斜部的车辆前侧。
根据该保险杠组件,即使在以使来自车辆前方的冷却空气顺利地引导至热交换器的方式对倾斜部的倾斜角度以及长度等进行设定的情况下,也能够仅通过对前部的延伸方向以及长度等进行变更,从而使导流肋板的前端相对于各个纵肋板的前端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错开。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被构成为,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中,所述前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俯视观察时,位于所述多个纵肋板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某一对纵肋板之间的中央部。
根据该保险杠组件,通过位于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纵肋板的一侧和另一侧,从而能够使刚性均匀化,进而能够使朝向碰撞体的反力均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07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