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运行还原剂的输送装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0545.1 | 申请日: | 2010-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5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J·霍格森;P·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排放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F01N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雷明;吴鹏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运行 还原剂 输送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还原剂的输送装置的方法。本发明尤其涉及用于运行液态的还原剂的输送装置的方法,所述液态的还原剂在环境温度低时会冻结。
背景技术
内燃机的废气通常具有不希望排放至环境中的物质。例如,许多国家只允许内燃机的废气包含在一定极限值以内的氮氧化物(NOx)。除了发动机内部的措施—利用这些措施通过选择内燃机的合适的运行点可以减小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外,已确定了废气后处理方法,利用该方法实现了氮氧化物排放的进一步降低。
用于进一步减小氮氧化物排放的一种可选方案是所谓的选择催化还原(SCR)。在此,在使用还原剂的情况下进行氮氧化物至氮分子(N2)的选择性还原。可行的还原剂是氨(NH3)。氨通常不以氨的形式存储,而是存储氨前体,在需要时该氨前体转化为氨。人们称之为还原剂前体。用在机动车中的合适的还原剂前体是尿素((NH2)2CO)。优选存储尿素水溶液形式的尿素。尿素以及尤其是尿素水溶液对健康无害,易于分配、存储和计量。以商标销售尿素含量为32.5%的这种尿素水溶液。
尿素水溶液通常在机动车的油箱系统中被随车携带,并且被利用具有泵和喷射器的喷射系统按份添加至废气系统中。
为将还原剂精确地按份添加至废气系统中,通常要求在喷射器中存在纯还原剂。由于运行条件的变动,可能在用于还原剂的输送装置中出现空气泡。当该空气泡到达喷射器,则导致添加的还原剂量不准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减轻结合现有技术描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尤其公开了一种方法,借助于该方法可以操作输送装置,而没有或仅减小量的空气泡出现在输送装置中。此外,该方法可以简单地且在没有大的技术测量费用的情况下执行。此外,旨在提供尤其有利的输送装置。
这些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和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装置实现。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该方法的其它有利的设计方案。在权利要求中单个提出的特征能以技术上有意义的任意方式彼此组合且可以通过说明书中描述的内容补充,其中描述了本发明的其它实施变型。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是一种用于运行(操作)输送装置的方法,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来自还原剂罐的还原剂输送至机动车的内燃机的废气后处理装置中,其中在所述内燃机的运行期间至少不时地(间歇地,断续地)进行所述输送装置的通风过程,在该方法中至少执行如下步骤:
a)登记(记录)通风过程;
b)激活(起动)具有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的定时器控制(定时单元,计时单元)和/或具有预先设定的总质量流的质量流加法器;
c)等待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过去和/或等待直到达到预先设定的总质量流;
以及
d)执行通风过程。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优选的实施变型中,以循环的形式规律地重复根据本发明的步骤a)至d)。根据步骤d)执行的通风过程在重复的步骤a)中登记并如此从头开始根据本发明的步骤a)至d)。
在本说明书的框架内经常使用的概念“还原剂”不仅包括还原剂,还包括还原剂溶液、还原剂前体(尤其是尿素)或还原剂前体溶液(尤其是)。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以这样的观点为基础,即不明确确定在输送装置中是否存在空气泡。与输送装置中测得的参数无关地以及尤其与输送装置中进行的压力测量无关地重复执行通风程序,以便避免较大量的空气泡聚集在输送装置中。已证明,尽管花费了高昂的传感技术上的费用,用于确定输送装置中的空气泡的各种方法仍经常出现错误,因此为了更可靠地避免输送装置中的空气泡,更有效地是,与这些数据无关地进行输送装置的通风过程。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可以将空气泡而且也能将其它类型的气体泡从输送装置送出。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极为有效地将尤其是由变为气态的还原剂的气泡从输送装置送出。输送装置中还原剂的气体泡例如可以由于高温度或由于特别低的压力而产生。例如,由于泵的抽吸作用会在输送装置中出现特别低的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排放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排放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05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