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性核酸酶组合物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60471.1 | 申请日: | 2010-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0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 发明(设计)人: | J·A·莱德贝特;M·海登-莱德贝特;K·艾肯;孙锡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盛顿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9/16 | 分类号: | C12N9/16;C12N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文平 |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核酸酶 组合 方法 | ||
1.一种包含第一核酸酶结构域和Fc结构域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第一核酸酶结构域与所述Fc结构域有效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杂交核酸酶分子是多肽,其中所述第一核酸酶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包含如SEQ ID NO:149所示的人野生型RNase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c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包含如SEQ ID NO:145所示的人野生型IgG1 Fc结构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杂交核酸酶分子是由SEQ ID NO:163组成的多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杂交核酸酶分子包含与野生型人IgG1连接的野生型人DNase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杂交核酸酶分子包含与野生型人IgG1连接的人DNase1 G105R A114F。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杂交核酸酶分子包含与野生型人IgG1连接的野生型人RNase1,所述野生型人IgG1与野生型人DNase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杂交核酸酶分子包含与野生型人IgG1连接的野生型人RNase1,所述野生型人IgG1与人DNase1 G105R A114F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Fc结构域与人细胞中的Fc受体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分子的血清半衰期显著长于单独的第一核酸酶结构域的血清半衰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分子第一核酸酶结构域的核酸酶活性与单独的核酸酶结构域相同或更高。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小鼠狼疮模型检测结果显示对小鼠给药所述分子后小鼠的存活率增加。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分子进一步包含第一接头结构域,且其中所述第一核酸酶结构域通过第一接头结构域与Fc结构域有效偶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杂交核酸酶分子是多肽,其中所述第一核酸酶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包含RNase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第一接头结构域的长度在5至32个氨基酸之间,其中所述Fc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人Fc结构域氨基酸序列,且其中第一接头结构域与第一核酸酶结构域的C-末端和Fc结构域的N-末端偶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杂交核酸酶分子是多肽,其中所述第一核酸酶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人RNase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第一接头结构域是长度在5至32个氨基酸之间的NLG肽,其中所述Fc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人野生型Fc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且其中第一接头结构域与第一核酸酶结构域的C-末端和Fc结构域的N-末端偶联。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进一步包含前导序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杂交核酸酶分子是多肽,其中所述前导序列是人VK3LP肽,且其中所述前导序列与第一核酸酶结构域的N-末端偶联。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分子是多肽。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分子是多核苷酸。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第一核酸酶结构域包含RNase。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RNase是人RNase。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杂交核酸酶分子是多肽,且其中所述RNase是包含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所述氨基酸序列与表2中所示的RNase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相似性。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杂交核酸酶分子,其中所述RNase是人胰RNase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盛顿大学,未经华盛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047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