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构造和包括这种天线构造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57608.8 | 申请日: | 201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8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安德烈·凯科宁;T·迈尔;彼得·林德伯格;斯特凡·伊姆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尔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24 | 分类号: | H01Q1/24;H03H7/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吕俊刚;宋教花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构造 包括 这种 便携 无线电通信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天线构造,更具体地涉及用于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配备的天线构造。
背景技术
在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中使用内部天线已达一定时间。与使用突出的天线相比,存在与使用内部天线相关联的许多优点,其中可以提及的优点是它们小并且轻,使得它们适合于多种应用,其中诸如在移动电话、PDA、便携式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中尺寸和重量是重要的。
但是,在移动电话中内部天线的应用使得天线的辐射元件的配置受到一些限制。具体地说,在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用于内部天线构造的空间是有限的。这些限制可能使得难以找到提供理想的使用的天线构造的配置。这特别对于旨在使用较低频率的无线电信号的天线是真实的,因为这样的天线的理想物理长度与利用较高频率工作的天线相比较大。
在较低频带中工作的一个具体应用是FM无线电应用。FM工作频带在世界大多数地方被限定为88-108MHz之间的频率,并且在日本被限定为76-90MHz之间的频率。
此外,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如今多次设置有用于除FM之外的其他频带的频率工作覆盖范围,诸如NFC、GSM900、GSM1800、GPS、BT、WLAN、WCDMA和GPS。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具有有限的空间,因而,如有可能,希望将多个功能添加到天线构造。此外,所有互补天线(即,非蜂窝天线)通常分配到移动电话的有限区域。由于天线的紧密接近,天线之间的隔离将普遍成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天线构造,该天线构造包括FM天线、NFC天线和BT天线,占据了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有限空间。
该目的等是根据分别通过天线构造和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实现的本发明,如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
提供一种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天线构造,该天线构造包括NFC天线、BT天线和FM天线,其中NFC天线、BT天线和FM天线彼此紧密接近地放置并且同时能够工作,并由于NFC天线通过第一去耦滤波器馈入并通过第二去耦滤波器接地而是可行的。
去耦滤波器优选地均包括串联感应器,该串联感应器具有大约50-100nH的电感。按照该方式,BT与NFC天线去耦合。
去耦滤波器优选地均包括大约1000nH的电感的另一串联感应器。按照该方式,FM与NFC天线去耦合。
有利地,天线构造还包括GPS天线。为了有效利用可用空间,GPS天线和BT天线优选地具有通过双工器馈入的共用的辐射元件。在另选方案中,GPS天线和BT天线优选地设置在FM天线的相反侧。
同样为了有效利用可用空间,FM天线优选地设置在GPS天线和NFC天线之间。
为了FM天线的良好性能,它优选地沿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印刷电路板的顶部边缘设置。
不同天线紧密接近的优点是它们的辐射元件可以全部设置在公共的柔性膜上。
还提供一种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
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
附图说明
根据对下面给出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将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这些实施方式和附图仅以例示的方式给出,因而对本发明不是限制性的,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天线构造的另选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天线构造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天线构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而非限制的目的,阐述诸如特定技术和应用的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可以在脱离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实践本发明。在其他情况下,省略对公知方法和装置的详细描述,以不利用不必要的细节来模糊对本发明的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和权利要求中,使用术语辐射元件。理解的是,该术语旨在覆盖为接收和/或发送无线电信号而设置的导电元件。
现在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诸如移动电话或类似设备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天线构造。
该天线构造包括NFC天线1、BT天线2和FM天线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尔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莱尔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76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煤灰人行道板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根据空间大小亮度自适应的光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