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器和内装有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57371.3 | 申请日: | 2010-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7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 发明(设计)人: | 志村泰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3G15/20 | 分类号: | G03G15/20;H05B3/00;H05B3/4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林振波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器 装有 图像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器和内装有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此加热器适用于安装在成像装置内的热定影装置,该成像装置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或电子照相打印机。
背景技术
安装在复印机或打印机内的现有定影装置包括环形带、与该环形带的内表面接触的陶瓷加热器、以及经由环形带而与该陶瓷加热器一起形成定影夹持部的加压辊。当在内装有此定影装置的成像装置中对小尺寸片材进行连续打印时,在定影夹持部纵向上,在无片材经过的区域内发生逐渐升温的现象(非片材给送部升温)。如果非片材给送部的温度上升得过高,那么装置内的各部件会被损坏。另外,当在非片材给送部已升温的状态下对大尺寸片材进行打印时,那么在与小尺寸片材的非片材给送部对应的区域内会发生调色剂的热偏移。
作为用于抑制非片材给送部升温的方法,设想了这样一种方法,其中,陶瓷基板上的发热电阻器均由具有正电阻率-温度特性的材料制成,且两个导电部件设置在该基板的沿基板横向的两端上,使电流对于发热电阻器沿加热器的横向(记录片材传送方向)流过。此方法是基于以下思想:当非片材给送部发生升温时,非片材给送部的各发热电阻器的电阻率增大,以抑制电流流经非片材给送部内的发热电阻器,从而抑制非片材给送部发热。正电阻率-温度特性指的是电阻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特性,以下称为正温度系数(PTC)。
然而,具有PTC的材料的体积电阻相当低,因此特别难以将一个加热器内的发热电阻器的总电阻设定为在商用电时使用的范围内。考虑到此,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构造。也就是说,要形成在陶瓷基板上的PTC发热电阻器被沿加热器的纵向分割为多个发热模块,且在每个发热模块内,两个导电部件设置在基板的横向两端上,以使电流沿加热器的横向(记录片材传送方向)流动。另外,多个发热模块相互电串联。专利文献1还公开了多个发热电阻器在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相互电并联,从而形成各发热模块。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5-209493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已发现导电部件的电阻率不为零,因此不能抑制沿加热器纵向的发热分布不均匀,除非考虑导电部件所产生热量的影响。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解决前述问题,提供一种依据本发明的加热器,该加热器包括:基板;沿着基板纵向设在基板上的第一导电部件;沿着基板纵向设在基板上的第二导电部件,在基板横向上的位置不同于第一导电部件;多个发热电阻器,每个发热电阻器具有正电阻率-温度特性,且该多个发热电阻器在第一导电部件与第二导电部件之间相互电并联;以及多个发热模块,包括相互电并联的所述多个发热电阻器,所述多个发热模块沿着基板纵向设置且相互电串联,其中:该多个发热电阻器相对于基板纵向和横向倾斜设置;该多个发热模块包括第一发热模块和第二发热模块,第一发热模块中,在纵向上,流经第一导电部件和第二导电部件的电流与流经所述多个发热电阻器的电流是相同的方向,而第二发热模块中,在纵向上,流经第一导电部件和第二导电部件的电流相对于流经所述多个发热电阻器的电流是相反的方向;第一发热模块和第二发热模块在纵向上彼此并排串联;第一列和第二列都包括第一发热模块和第二发热模块两者,第一列和第二列在基板横向上设在不同位置;以及第一列和第二列被设置成使第一列中的一个第一发热模块整体与第二列中的一个第二发热模块整体在基板纵向上彼此重叠,且第一列中的一个第二发热模块整体与第二列中的一个第一发热模块整体在基板纵向上彼此重叠。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依据本发明,防止了发热分布沿加热器的纵向变得不均匀。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图像加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2A,2B和2C]图2A,2B和2C均是依据第一实施例的加热器的构造图。
[图3A,3B和3C]图3A,3B和3C均是依据第一实施例的加热器内的发热分布的说明图。
[图4]图4是表示加热器尺寸与片材尺寸之间关系的图。
[图5]图5是依据第二实施例的加热器的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73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