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显示装置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56840.X | 申请日: | 201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4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泽一树;齐藤朋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9G3/28 | 分类号: | G09G3/28;G09G3/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樊建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 显示装置 显示 面板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壁挂电视或大型监视器中使用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简记为“面板”)代表性的交流面放电型面板,在相对配置的前面板和背面板之间形成多个放电单元。在前面板中,在前面玻璃基板上彼此平行地形成多个由1对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并且,以覆盖这些显示电极对的方式形成电介质层及保护层。
在背面板中,在背面玻璃基板上形成多个平行的数据电极,以覆盖这些数据电极的方式形成电介质层,进而在其上与数据电极平行地形成多个隔壁。并且,在电介质层的表面与隔壁的侧面形成荧光体层。
并且,按照显示电极对与数据电极立体交叉的方式使前面板和背面板相对配置进行密封。在密封的内部的放电空间中,例如封入含有分压比为5%的氙的放电气体,在显示电极对与数据电极对置的部分形成放电单元。在这种结构的面板中,在各放电单元内通过气体放电产生紫外线,由该紫外线激励红色(R)、绿色(G)及蓝色(B)的各色荧光体使其发光来进行彩色的图像显示。
作为驱动面板的方法,一般采用子场法。在子场法中,将1场分割为多个子场,在各个子场中通过使各放电单元进行发光或者不发光来进行灰度显示。各子场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及维持期间。
在初始化期间中,对各扫描电极施加初始化波形,在各放电单元中发生初始化放电。由此,在各放电单元中,形成接下来的写入动作所需的壁电荷,并且产生用于稳定地发生写入放电的启动粒子(用于产生写入放电的激励粒子)。
在写入期间中,对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以下,将该动作记为“扫描”),并且基于应该显示的图像信号选择性地对数据电极施加写入脉冲。由此,在应该进行发光的放电单元的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发生写入放电,在该放电单元内形成壁电荷(以下,将这些动作总称为“写入”)。
在维持期间中,对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交替施加针对每个子场规定的数目的维持脉冲。由此,在发生过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使该放电单元的荧光体层发光(以下,将通过维持放电使放电单元发光称为“点亮”、将使其不发光称为“不点亮”)。由此,按照与针对每个子场所规定的亮度权重相应的亮度使各放电单元发光。这样一来,使面板的各放电单元按照与图像信号的灰度值相应的亮度进行发光,从而在面板的图像显示面上显示图像。
作为该子场法之一存在如下的驱动方法。在该驱动方法中,在多个子场之中的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进行使全部的放电单元发生初始化放电的全单元初始化动作,在其他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进行仅使在之前的维持期间中发生过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发生初始化放电的选择初始化动作。这样一来,显示未发生维持放电的黑色的区域的亮度(以下,简记为“黑亮度”)仅仅是全单元初始化动作中的微弱发光。因此,能够极力减少与灰度显示无关的发光,可提高显示图像的对比度。
此外,在显示电极对之间在驱动负载(驱动电路对电极施加驱动电压时的阻抗)中产生差值时,在驱动电压的电压降中会产生差值,尽管是相同亮度的图像信号但有时在放电单元的发光亮度中产生差值。因此,在显示电极对之间驱动负载发生了变化时,将改变1场内的子场的点亮图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近年来,随着面板的大画面化、高清晰化,面板的驱动负载存在增大的趋势。在这样的面板中,在显示电极对之间产生的驱动负载之差也容易变大,驱动电压的电压降之差也容易变大。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当显示电极对之间的驱动负载之差变大时,必需更大地改变子场的点亮图案,其结果在显示图像的明亮度中有时会产生变化。
在判断图像的显示品质方面,显示于面板的图像的明亮度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如果在显示图像的明亮度中产生不自然的变化,则其很有可能被使用者看作画质劣化。
并且,在大画面化、高清晰化的面板中,显示图像的明亮度所产生的变化很容易被使用者识别出。因此,在使用这种面板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希望显示图像的明亮度尽量不会发生变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6-1848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68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