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选择性着色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80056349.7 | 申请日: | 2010-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2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 发明(设计)人: | 萨缪尔·阿尔尚博;杰罗米·芭莱特;金-保尔·卡诺;斯泰凡·佩罗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依视路国际集团(光学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1/10 | 分类号: | G02B1/10;G02C7/04;B41M5/38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选择性 着色 方法 | ||
1.选择性着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具有外露表面(S)的基质(10),所述外露表面包括由第一材料形成的第一表面部分(S1)以及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形成的第二表面部分(S2);
/2/提供染料源,当所述染料源被加热时,其适于释放染料(C);
/3/加热靠近所述基质外露表面(S)的染料源,以便于所述染料(C)从所述染料源转移到基质的所述外露表面上;
/4/加热所述基质(10),以便于转移到所述第一表面部分(S1)上的染料(C)渗入到所述第一材料中;以及
/5/用染料溶剂清洗所述基质的外露表面(S),以清除残留在所述外露表面上的染料,
其中,选择所述第二材料,使得源自所述染料源并在步骤/4/开始时出现在所述第二表面部分(S2)上的染料不会在所述步骤/4/期间渗入所述第二材料,且能在步骤/5/中被清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的凝胶温度或软化温度高于所述第一材料的凝胶温度或软化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为有机或矿物-有机混合材料,且所述第二材料为矿物或矿物-有机混合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锌、掺锡氧化铟,或包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锌、或掺锡氧化铟的混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料源适于在步骤/3/中通过所述染料的升华来释放所述染料,且所述染料(C)在其于所述染料源和基质外来表面(S)之间转移期间为气态。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料源适于在所述染料源和基质外露表面(S)之间接触期间使所述染料(C)得以转移,在步骤/3/中得以执行,且其中所述染料源在步骤/3/和/4/之间得以移除。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料源包括浸透了所述染料(C)的纸或聚乙烯醇的一部分。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10)包括:
-具有上表面的透明基础基质(3);
-第二材料制成的透明层(2),由所述基础基质的上表面支撑;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材料透明层上的壁(1)的网络,在所述层相对着基础基质的的一侧上,所述壁垂直于基础基质的上表面而延伸,
所述外露表面的第一部分(S1)由所述壁(1)形成,且所述外露表面的第二部分(S2)由所述壁之间第二材料的透明层(2)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壁(1)至少部分为树脂,特别地为感光树脂,且其中所述基质(10)在步骤/4/中在介于110℃和150℃温度之间加热至少一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基质(3)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透明层(2)具有介于50和1000nm之间的厚度,优选地介于100和500nm之间,该厚度垂直于所述基础基质(3)的上表面测量而得。
12.透过所述组件获得清晰视野的透明多孔组件,包括:
-具有上表面的透明基础基质(3);
-由所述基础基质上表面支撑的透明层(2);及
-设置于透明层之上的壁(1)网络,位于所述层相反于基础基质的一侧上,所述垂直于基础基质的上表面延伸,
其中,所述壁(1)以染料分布在壁中的形式结合所述染料(C),分布的形式相应于源自所述壁的表面的扩散外形,且其中,所述透明层(2)不具有染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层(2)的材料的凝胶温度或软化温度具有高于壁(1)材料的凝胶温度或软化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壁(1)由有机或矿物有机混合材料形成,同时所述透明层(2)的材料由矿物或矿物-有机混合材料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依视路国际集团(光学总公司),未经依视路国际集团(光学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634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强护舷固定处表面应力的护套结构
- 下一篇:一种抗冲击吸能护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