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施工机械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55517.0 | 申请日: | 2010-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8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 发明(设计)人: | 竹尾实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建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6C13/12 | 分类号: | B66C13/12;B66C23/62;E02F9/0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 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机械。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通过引擎的驱动并用发电机进行发电,向蓄电装置蓄电发电的电力,并通过该蓄电的电力辅助引擎的驱动的所谓混合式施工机械。例如,在以下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施工机械中,将发电机、蓄电装置及控制它们之间的充电或供电的逆变器靠近并集中配置来缩短连接电气设备彼此的配线的长度。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69466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实际上有时无法靠近集中配置上述各电气设备,这样就期望安全地配置连接无法靠近集中配置的电气设备彼此的配线。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配线安全性的施工机械。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施工机械,具备:引擎;发电构件,通过引擎的驱动进行发电;蓄电构件,蓄电通过发电构件发电的电力;及电动驱动构件,由来自蓄电构件的电力驱动,其特征在于,沿着向铅垂方向突出的框架结构部件的其侧面配线用于连接发电构件或电动驱动构件与蓄电构件并供给电力的高压电缆。
根据本发明的施工机械,由于沿着向铅垂方向突出的框架结构部件的侧面配线高压电缆,因此该框架结构部件成为立壁而适当地保护高压电缆,例如即使在施工机械与障碍物等冲撞时,也能够通过该框架结构部件适当地保护高压电缆,其结果能够提高安全性。
在此,作为沿着框架结构部件的侧面配线的高压电缆,具体而言,可列出连接于蓄电构件并控制发电构件的逆变器与发电构件之间的高压电缆,或者连接于蓄电构件并控制电动驱动构件的逆变器与电动驱动构件之间的高压电缆。
并且,框架结构部件为能够上下移动地支承工作用动臂的A框架,高压电缆优选沿着A框架的内侧的侧面配线。采用这种结构时,能够通过刚性较高的A框架适当地保护高压电缆,并提高安全性。另外,例如即使在施工机械与障碍物等冲撞时,由于A框架被配置于中央侧并远离冲撞部位,因此也可进一步适当地保护高压电缆。
并且,框架结构部件为构成基架的端部并形成闭截面空间的侧架,高压电缆优选穿过侧架内而配线。采用这种结构时,因高压电缆穿过构成闭截面且刚性较高的侧架内,因此能够适当地保护该高压电缆,提高安全性,这样由于从周围环绕高压电缆的侧架截断电磁波,因此能够提高电磁屏蔽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施工机械,能够适当地保护高压电缆,并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施工机械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施工机械的电力系统和液压系统等的内部结构的块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蓄电构件的内部结构的回路图。
图4是表示图1中的回转体的容纳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容纳部内设置了蓄电构件的电容器箱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6是将连接回转用电动机与其逆变器回路的高压电缆配线与基架、A框架、容纳部右前部内的部件一同表示的立体图,是从车辆左后方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从车辆右后方上方观察图6的立体图。
图8是图6及图7的俯视图。
图9是将连接电动发电机与其逆变器回路的高压电缆配线与基架、A框架、容纳部右前部内的部件一同表示的立体图,是从车辆左后方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0是从车辆右后方上方观察图9的立体图。
图11是图9及图10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XII-XII向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施工机械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是将连接电动发电机与其逆变器回路的高压电缆配线与基架、A框架、容纳部右前部内的部件一同表示的立体图,是从车辆左后方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4是从车辆右后方上方观察图13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3及图14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施工机械的电力系统和液压系统等的内部结构的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基于本发明的施工机械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附图说明中对同一要件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施工机械的外观的立体图。该实施方式的施工机械为所谓混合式施工机械,表示作为其一例的起重磁铁车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建机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建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55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